每經編輯杜宇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近日,全國人大的一份關于全面消滅蚊子的提案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回復。很快,各種糾紛接踵而至。有人認為蚊子是自然界和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有人認為蚊子是害蟲,是傳播疾病的元兇之一,應該‘趕緊消滅’。
國家衛健委對NPC代表建議徹底消滅蚊子的回復截圖
究竟哪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完全消滅蚊子從技術上可行嗎?
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有害。
清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教授程功說,世界上有3000多種不同種類的蚊子,能傳播人類病原體的蚊子有幾十種。絕大多數蚊子對人無害。像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一樣,它們在生態循環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一些動物甚至以蚊子的幼蟲為食。\'
" 我們希望消滅的應該是作為疾病傳播媒介的蚊子,也就是病媒蚊。" 程功說。
蚊媒的危害性在于可以攜帶蚊媒病毒并傳播給人和動物宿主,從而引起一些嚴重的疾病,如病毒性腦炎、腦膜炎、出血熱等。目前,蚊媒病毒是世界上傳播最廣泛的病毒之一,每年造成數十億人感染和數十萬人死亡。
近年來,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等新型和復發性蚊媒病毒在全球流行,并潛入我國,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
為此,我國相關部門和研究團隊一直在加強對病原生物的防控。
國家衛健委在給NPC代表的相關答復中也表示,近年來,我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監測網絡,發布了66項病媒生物控制標準。人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在重大自然災害和重大活動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重點病媒傳染病疫情保持穩定,呈下降趨勢。
疾控中心:目前科技手段還不能消滅蚊種。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9月16日消息,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研究所所長周曉農表示,去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消滅了瘧疾,這也是一大壯舉。然而,我們仍然有輸入性瘧疾病例造成當地流行病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是因為還有大量的輸入性病例。
圖片來源:China.com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每年有大約3000例輸入病例。這些案例進來后,可能會引發三個風險:
首先,全球瘧疾病例仍處于高峰期。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稱,全球共有85個瘧疾流行國家,發病2.41億例,比2019年增加6%,死亡人數有所增加。全球瘧疾病例62.7萬例,比上年增長12%。
第二,我國與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從事國際貿易、勞務輸出和出國旅游的人數增加。瘧疾病例輸入的風險一直存在。
第三,我國瘧疾流行地區的病媒生物孳生環境尚未完全改變,疫情條件依然存在。這里特別是蚊子的問題,作為一個物種,是目前科技手段還不能達到消滅蚊子這個物種的狀態,所以蚊子的存在,特別是傳播瘧疾的按蚊,會造成瘧疾輸入后再傳播的風險。
為了防止瘧疾再傳播的風險,我們在2020年底發放了《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管理辦法》。一個是從戰略上把‘線索追蹤、清點、拔源’調整為‘及時發現、準確阻斷傳播’,用精準的措施阻斷傳播。在能力維護、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聯防聯控、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近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的通知》,主要針對非洲傳播季節回來的輸入性瘧疾病增多,進一步加強瘧疾等寄生蟲病的預測預警,不斷鞏固消除瘧疾成果,指導各地
全面消滅蚊子可不可行? 中疾控回應 麻雀雖小,賠了目瞪口呆夫人又折兵五臟俱全不是不想戀愛,而是不想隨便的戀愛。最好的承諾,不是愛你一萬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諾。不是不想說,只是不知道該怎么說,能和誰說。有時候,發現自己一夜之間長大,卻看不到自己的未來。13. 就我而言/ 就個人而言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 Personally,32.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春日客龜溪游廢園故人從軍在右輔,為我度量掘臼科。瘧疾,生物,全國人大代表,非洲,東南亞40、Desire has no r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