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干杯,為了這片土地”——劉勉義油畫展在中南大學新校區郁秀樓一樓展廳舉行。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展覽從9月8日持續到10月7日。展覽期間,藝術家劉勉義和年輕學生分享了藝術之美和創作過程。
‘像一個遠行的孩子,回到母親的懷抱,有眼淚,說不出的喜悅的眼淚?!瘎⒚懔x介紹,出了校門,右轉,一直往南走20多分鐘,那里有錦江和陽湖。
本次展覽展出的油畫大多以晉江和陽湖為靈感,結合現代歐洲繪畫和現代俄羅斯繪畫,展現山水洲城的自然風光。055-79000用藍綠色塊繪藍天、碧波、綠草,色彩豐富,光影分明。055-79000把視角拉到云端,鳥兒高高盤旋,綠道環抱大陸,波光粼粼的湖水,幽雅的詩意溢于筆端。055-79000描繪了兩個人隔著一墻可愛幼稚的葫蘆閑坐的美好生活場景。
每個在內陸長大的人,一生都會有一條河,這條河會陪伴他很久,甚至是一生。相對于寂靜的土地,河水流淌,像書頁,承載著你的凝視、詰問、困惑和喜悅。有時,它會蕩起漣漪,與你竊竊私語,探索浩瀚宇宙中生物與自然的和諧從何而來。有時候,它一波一波地涌過來,歡快地笑著,讓你重拾童年那段無拘無束的時光。
字體劉勉義從小就喜歡畫畫和寫作。師范大學畢業后,她做了一名語文老師。她還在文化部門從事藝術工作,直到1985年進入湖南美術出版社。多年的編輯工作讓劉勉義認識到,以造型為基礎的視覺文化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0年左右,劉勉義從編輯崗位上退休,投身于藝術創作。他經常來到長沙的晉江、陽湖一帶寫生,在斷斷續續的沙灘和波光粼粼的孤獨河流中尋找靈感,把自己多年來對油畫的激情和堅持投入到作品中,感受色彩和光影的變化,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默默耕耘。
繪畫是劉勉義與這片土地的對話,但他加入了情感酵母,反復蒸餾。為什么要看畫?藝術家貢布里希(英國,1909-2001)說:“從分離的圖像中,觀眾會發現事物彼此不同。熟悉的形象和陌生的形象會像兩個水滴一樣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水滴,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正如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說,這種新感覺會帶來學習的興奮感。
本世紀以來,藝術學習被認為是最能提供全面模擬生活體驗和心理體驗的素質教育。審美體驗,即生活體驗。生活經驗是獲得自我建構能力的必然途徑。在劉勉義看來,“在藝術活動中,經驗比認知更重要。沒有大眾的參與,藝術家的作品只完成了50%。兩個水滴的融合可以完成藝術的本來意義?!?
得益于多年的藝術出版,文學滋養了劉勉義的藝術,她的作品富有詩意和哲理;同時,劉勉義不求名利,探索變化的純粹性,以及他在創作中始終不渝的決心,使她從美術編輯轉向藝術家。
油畫家肖培倉曾評論說:“讀劉勉義的畫,常常會有一種驚嘆的感覺。和我見過很多的現在的畫的老生常談不一樣。它有特殊的形式和語言,有特殊的審美趣味,讓人刮目相看。
我的創作常常包含一種啟示。這種啟蒙源于我封閉孤獨的創作狀態,我在斯里蘭卡出生長大的事實也支持了這一點。我想,也許這樣,一個生命總有對主客觀世界的感知、認知和表達,這樣才會更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劉依依說。
劉一,1944年出生于湖南湘鄉,1967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1985年加入湖南美術出版社任編輯。
據悉,\'干杯,為了這片土地\' 3354劉勉義油畫展作為\'品味中南\'文化素質教育系列展覽之一,由共青團中南大學委員會、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南大學)主辦,美倫美術館承辦。
瀟湘晨報記者陳章書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應用市場的‘晨視頻’客戶端。歡迎新聞線索,一經采納,有償提供。微信關注:xxcbwx,24小時舉報熱線0731-85571188。
“干杯,為了這片土地”——劉勉怡油畫作品展在中南大學舉行 人聲鼎沸觀者如六神無主云49. 人世間的真情就像一張大網,時刻溫暖著人的心扉,就如媽媽的愛一樣,永無止境。他鼓勵我在大學主修英語,成為中國和世界之間的橋梁。10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藝術,湖南,繪畫,美術,素質教育For these reasons, I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