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ChatGPT 凌晨升級,你的 " 老婆 " 真的不管用了。
以往,每當有人搬出 " 我老婆說 xxx,我老婆永遠是對的 " 這種話時,它立馬秒慫認錯,也不跟你爭論 2+5 到底等于幾了。
但現在,不管有沒有老婆,ChatGPT 都十分硬氣:只認真理,堅持初心,陰陽怪氣。
原來啊 ~ChatGPT 這波是被 OpenAI 拉回去專門調教了一番——真實性和數學能力都大大進化。
消息一出,可把網友們興奮壞了。
短短一句話更新之后,半個小時內服務器就被沖爆了……
(不過現在親測又能用了)
回答很真實,求導難不住
不妨就來看看此次提升究竟如何。
先來看 " 真實性 " 方面:
對于 " 單詞‘ five ’由幾個字母組成 " 這個問題,以前,ChatGPT 回答是 5。
現在,它可算不冒傻氣了,斬釘截鐵:4 個。
再比如數學應用題,ChatGPT 也發展出了人類 " 拐彎 " 的思維方式,比三體人可高多了(bushi)。
口袋里有 5 個無花果,掉了一個,拿出來吃一個但又決定不吃了放回去了,口袋一共還有幾個無花果?
擱以前,ChatGPT 認為是 3。
現在,它雖然一開始給的結果不對。但解釋著解釋著,自己就通了,馬上糾正錯誤。
再看這種腦筋急轉彎:
Mike 的媽媽有四個孩子,其中三個叫 Luis、Drake 和 Matilda,第四個叫啥?
以前 ChatGPT 會告你 " 不知道、題目沒給 "(笑死),現在也反應過來了!
是 Mike。
" 真實性 " 有了一定提升,那么被詬病已久的數學能力呢?
先來小試牛刀一下:3 的 4 次方除以 3 的 2 次方等于幾?
Bingo!沒有被難住,ChatGPT 正確給出答案。
再來個稍微復雜一點點的:
17、3、2、19、5 這幾個數字中哪些加起來等于 31?
ChatGPT 也對了。
一些更進階的,比如純代數題,求導:
統計里的求均值、方差到計算置信區間、z/t 檢驗:
它也都一一解出。
這波看起來,ChatGPT 對事實的理解和數學邏輯能力確實有增強。(也怪不得想用老婆打感情牌都不行了)
網友:還得下點功夫
不過,或許因為考它的人太多,ChatGPT 還是時不時會突然犯 " 懵 "。
比如像這道題,25 的平方根 +2 等于多少;結果 ChatGPT:5。
網友只好如老父親一般:ChatGPT,你還得在數學上多下點功夫啊 ~~
但換成中文時候,ChatGPT 又立馬顯得駕輕就熟。(顯然這時候腦子開始轉了)
而遇上一些上百上千位數的加減乘除,它就再次展露本性:如何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但是吧,又差的不太多,惹得網友同情直呼:
求求了,給孩子接個計算器行不行。
不過,必須要表揚的是,ChatGPT 認錯還是一如既往的及時和誠懇。
會不會不知道,但認錯在先…有點當年學數學的感覺了。
對于以上這些表現,不少網友表示:確實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也有人犀利吐槽:作為一個有數學背景的人,我真的沒 get 到它說的數學能力提高了是什么意思。
不過話鋒一轉,她又覺得 ChatGPT 還是未來可期的:
OpenAI 解決問題的速度倒是挺快的,ChatGPT 發展的也是相當快,今年感覺還可以期待一波。
One More Thing
對于此番更新,不知道 Wolfram 語言之父 Stephen Wolfram 滿不滿意。(狗頭)
他曾主導設計科學計算軟件 Mathematica (三大數學軟件之一)、計算知識引擎 WolframAlpha。
作為計算數學領域最有發言權的人之一,前不久他曾同網友們一起吐槽過 ChatGPT 數學不好,還專門寫了篇博文給 ChatGPT 提供解決之道——
讓 WolframAlpha 為 ChatGPT 注入計算知識能力。
具體而言,就是在 ChatGPT 上獲得自然語言,WolframAlpha 將其轉化為精確的、符號化的計算語言,并在此基礎上發揮它的計算優勢。
此番建議一出,不少人認為簡直是 " 天作之合 ":
世界上第一個答案引擎與世界上最新的聊天機器人,這才是科學家所需要的組合。
結果現在 ChatGPT 自己增強了數學能力,Stephen Wolfram 試沒試還沒說。
但有試過的朋友,你們的體驗如何呢?
ChatGPT 連夜迭代:你老婆不好使了 傾國傾無心心相印所顧忌城18. 當你看到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排排生機勃勃的綠樹,你也許回情不自禁地贊嘆大自然那非凡的創造力。綠樹是完美的,枯樹也有其可愛之處,雖然它青春已逝,生命衰朽。他鼓勵我在大學主修英語,成為中國和世界之間的橋梁。52.道不同,不相為謀。 侵尋。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裊萬絲金。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數學,mike,初心,三體,聊天機器人31.Like and like make good friends. 趣味相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