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頭頂小米手機光環,小米汽車自帶流量。
兔年沒過幾天,輿論就有了好幾波,和以往關于價格和造型的爆料不同,最近的焦點,是小米汽車到底長什么樣。
從測試車諜照、零部件設計文件外泄,到 MS11 的非官方 " 證件照 " 曝光,都狠狠拿捏了人們的好奇心。
來源:小米汽車
在此之前,小米相關負責人也曾證實,零部件設計文件屬于泄密,但并非最終文件。不過針對昨日熱傳的效果圖,還沒有進一步說明。
按計劃,小米汽車將在 2024 年量產,2023 年勢必會集中發力??梢源_定的是,小米汽車的真容還沒有真實展現出來,但按照新車研發周期,真相已經不遠了。
諜影重重
年前,有網友在小米科技園拍到了疑似小米汽車的偽裝車,長這樣:
形態是轎跑車型,比較像保時捷 Taycan。
春節假期期間,一組小米汽車首款車型模塑設計圖片在網絡流傳,主要展示了車輛前包圍和后包圍的設計細節,以及披露了小米與北汽模塑相關合作信息。
針對這一事件,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也發文回應稱:" 的確是二級供應商保密的設計文件泄密;該供應商僅僅是為模具打樣的供應商,泄密的文件是非常早期的招標過程的設計稿,并非最終文件。"
也就是說,曝出來的設計細節確實是真的,但只是早期樣品并非是最終定稿,而且此次泄密圖中所提北汽模塑是否代表北汽代工,王化并未直接回應。
泄密的細節圖還沒過幾天時間,整車的造型設計效果圖就 " 熱鍋出爐 "。
雖然官方還沒為這次曝光事件做出官方回應,但結合之前的泄密信息,并不是空穴來風,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
從這次曝光的效果圖來看,整體觀感和此前曝光的種種信息高度重合,整車看起來比較圓潤。
從側面看是溜背設計的造型,前臉采用半封閉式前格柵。
仔細看前包圍格柵的設計,和此前曝光的模塑設計造型基本一致,牌照框上印有 "xiaomi MS11" 字樣,也為這次的曝光圖增添幾分可信度。
充電接口位于車身左后翼子板,輪轂采用雙五幅造型且為雙色輪圈,正中央標識為小米 2021 年 3 月更新的品牌新 Logo,或搭載多活塞的剎車卡鉗。
尾部大概率采用了貫穿式尾燈的設計,從上方看,可以隱隱約約看到車內的情況,這說明了小米汽車也使用了當前新能源汽車主流的巨型一體式天幕設計。
最亮眼也是最具爭議的一點,就是其車燈的造型。不少網友吐槽," 大燈的比例太大看起來有種老頭樂的氣質 "、" 設計有些喧賓奪主 "。
大燈整體看起去有些新??怂购瓦~凱倫的影子,在大燈內部可以清晰的看到有四個小的燈組,這和保時捷 Taycan 的四眼設計有些神似。
另外結合之前的市場消息,小米第一款電動汽車定位于 20 — 30 萬元級別電動轎跑,主要競爭對手可能包括特斯拉 Model 3,海豹,蔚來 ET5、小鵬 P7 等。在這個 " 神仙打架 " 的價格區間內,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是兩個關鍵性因素。
從流出的效果圖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車的擋風玻璃上方有一個 " 凸起 ",大概率會配備固態長距離激光雷達,并且在左右翼子板還可以看到各有一枚短距離激光雷達。車尾尚未可知,但大概率車尾兩側也各一枚短距離雷達。
小米汽車作為新勢力中的新勢力,在道路數據積累上難免落后于其他友商,直接用硬件去彌補數據的匱乏也是不錯的選擇。
由此推測,小米第一款車或許就具有高階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不過這些圖片也不必過分解讀,畢竟距離量產的時間點還有一年,在整體設計細節上還有改進的余地。
到哪一步了?
造車是個力氣活,人才、技術、供應鏈以及工廠等各個環節缺一不可。
不過小米不差錢,在 2022 年前三季度,智能電動汽車投入分別為 4.25 億、6.11 億、8.29 億元,自 2021 年 3 月官宣造車以來,小米汽車累計研發費用已經超過了 50 億元。
真金白銀的投入也給小米汽車帶來了大把專利,根據天眼查 APP 數據,截止到 2022 年 11 月,小米汽車已經申請 280 余條專利,最新一條專利是在動力電池上。
小米造車,利器在于智能,為了趕上風口,小米也開始在智能產業鏈加大布局。
比如自動駕駛供應商縱目科技、激光雷達供應商禾賽科技,這些獨角獸背后都有小米投資的身影。此外,小米還收購了一家自動駕駛公司—— DeepMotion 深動科技。
雷軍曾制定過初期投入 10 億元、10 年投入 100 億美元的造車規劃,目前花銷已過半,有消息稱,小米首款車型已經進入冬測階段,下一步就是量產計劃。
在實際的工廠進展中,2022 年 4 月,小米汽車北京亦莊工廠一期已開工建設。建設規劃分為一、二兩期,其中一期工預計于 2023 年 6 月竣工,二期將于 2024 年 3 月開工,2025 年 3 月竣工。
自建工廠、未聞收購動向、否認代工的動作,都在表明要走一條申請資質的道路。據亦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披露," 預計小米汽車工廠于 2023 年 6-7 月獲得汽車生產資質 "。
在人員方面,小米也一直在招兵買馬。目前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規模超過 1800 人,相較于二季度,三季度僅員工薪酬開支就多了 2 億元,對小米汽車團隊的開銷增加,自然就得在另一頭降本增效。前不久,小米就一直處于裁員風波中。
在汽車領域,小米提高效率的方式就是不斷的 " 挖人 "。2022 年以來,以雷軍為中心的小米團隊不斷壯大,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原 ARCFOX 極狐事業部總裁于立國、原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周钘陸續加入小米,坐上核心團隊的高管位置。
于立國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兼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工作、專項業務推進以及小米汽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胡崢楠以高級顧問身份加入,主要負責小米整車工作;周钘負責小米汽車營銷,直接向小米汽車 CEO 雷軍匯報。
今年 1 月中旬,有消息稱,蔚來蘇州城市總經理王坤也正式加入到小米造車團隊,擔任副總裁一職。
先是統籌管理再是整車業務、營銷方式,如今已經到了運營階段,再加上雷軍 10 年投資 100 億美元的口號,小米汽車多半不會走太過低端的路線。
此前有媒體稱,小米內部討論 Modena(新車代號)的定價方案是:低版定位 26-30 萬元區間,另一個版本則是在 35 萬元以上。
按照這個定價策略,小米汽車大概率也會像理想汽車的 Pro 和 Max 一樣,在硬件配置上進行區分。
不過作為對比,已經把價格下放到 23 萬的特斯拉 Model 3,可以說是滿滿的性價比。
小米手機作為性價比之王,人們自然也會把小米汽車當作高價比的智能汽車。一旦小米汽車定價過高,米粉會買賬嗎?
小米汽車全身照傳瘋了!轎跑車身 + 邁凱倫式大燈 網友:保里保氣 門庭若無所青翠欲滴不包市17. 遇見靠的是緣分,相守靠的是用心,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是一場怦然心動,也不是所有的情緣都能相伴一生。以前的完美,越來越模糊;以前的時光,越來越凌亂。不是不想念,而是太感性怕憂傷了的眼睛;不是不懷念,而是不敢去觸碰那回不去的以前。challenge vt. 挑戰《荀子》86.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小米汽車,小米,供應商,雷軍,北汽In the first place, a great deal of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sequels are often not as profitable as the original mo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