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古村里的年味 飄在街巷鄰里間 - 新快網 - 新快報官方網站(明天報紙今晚看 · 能見報的博客 )
■每逢大年初一,村里的醒獅沿著泮塘村的街巷 " 游村 ",給各家各戶拜年、送福,有 " 旺村 " 的好意頭,這個傳統流傳至今,成為每年必舉行的傳統活動。
探訪南粵名村名鎮
" 稼穡是生涯,耕雨鋤云,蓑笠影忙花塢里。詩書為樂業,囊螢映雪,弦歌聲徹泮溪中。" 泮塘牌坊這副楹聯,記載著泮塘舊時的水鄉風情。廣州龍津西路至荔灣湖公園一帶統稱泮塘,內中又分泮塘首約至五約。
泮塘五約擁有 900 余年歷史底蘊,是廣州歷史城區中少有的保留有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樸素風貌特征的聚落。2016 年,泮塘五約被列入廣州首批微改造項目,2018 年 8 月被列為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荔灣區政府以 " 老舊小區微改造 + 環境品質提升 " 相結合為思路,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引入藝術家工作室、傳統工匠作坊、網紅書店、咖啡茶飲室、音樂空間、潮文化體驗館等文化產業。如今,古村風貌與創意文化相融合,泮塘五約歷史文化街區成為老西關一張亮麗名片。
傳統年俗
醒獅 " 旺村 " 給各家各戶拜年
臨近春節,泮塘五約的村民忙著蒸上幾屜馬蹄糕,作為過年食品招待客人。過去,泮塘地區種植馬蹄、蓮藕、菱角、茨菇、茭筍等,被譽為 " 泮塘五秀 "。其中,寓意 " 步步高升 " 的馬蹄糕是該地區必備的 " 年味 " 之一。
" 蒸好的馬蹄糕切成薄片,再煎一下,又金又香又爽,正??!" 今年 80 歲的李聲權 " 權叔 " 告訴記者,雖然如今泮塘不再種植馬蹄,但許多家庭仍然在春節前購買馬蹄粉,自制馬蹄糕。" 以前我每年都要蒸二三十屜,過年有一大幫工友要來吃馬蹄糕。" 作為土特產和應節的食物,權叔家如今仍然要蒸上一些送給親戚好友。
香噴噴的馬蹄糕蒸好了,醒獅也在加緊訓練中。村里小廣場上,幾名學生在村里 " 叔伯 " 的指點下訓練醒獅技巧,為春節期間的醒獅表演做準備。
" 廣州過年,有獅子才有年味。" 李聲權介紹說,泮塘村醒獅文化有百年歷史,每逢大年初一,村里的醒獅沿著泮塘村的街巷 " 游村 ",給各家各戶拜年、送福,有 " 旺村 " 的好意頭,這個傳統流傳至今,成為每年必舉行的傳統活動。
黃馀超是醒獅隊的一員,他自 9 歲跟著父輩舞獅,20 多年來,每年都參加春節舞獅活動。" 每年都非常熱鬧,村民因為舞獅、賽龍舟這些傳統活動聚在一起,也通過這些活動更加團結。" 黃馀超帶著年輕一代進行醒獅訓練,這些 5 歲至 12 歲的小朋友里有鄉親的孩子,也有傳統文化的朋友送小孩來學習。
孩子們要舉起重達 12 斤的獅頭,要舞出獅子的威風靈動,需要有一定的功夫底子,因此,每周五晚上練習舞獅,周六晚上練習武術,泮塘五約醒獅隊的訓練每周兩次,風雨不改。
" 我們希望將這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因此從自己身邊的孩子抓起,我兒子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跟著我舞獅,現在上大學了,每年春節都回來參加舞獅活動。" 另一名村民老李告訴記者,隨著泮塘五約微改造后環境提升,更多商家入駐村內,更多的游客來到這條古村參觀,他希望古村的底蘊能夠更好發揮出來,為古村帶來新氣象、新生機。
■古村風貌與創意文化相融合,泮塘五約歷史文化街區成為老西關一張亮麗名片。
古村煥新
環境蝶變 迎來 " 新村民 " 新發展
過年前,蒸好了馬蹄糕,權叔要送一些給村里的 " 新朋友 " 嘗嘗。相思李舍的店主強哥說,正是老街巷的人情味吸引了他來到這里。
泮塘五約微改造之后引入藝術家工匠作坊、新青年藝術創作工作室、傳統文化展示交流空間等業態,入駐的商戶大多自詡為 " 村民 ",與原住村民和諧相處。
" 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帶我來泮塘走走,我一來到就很喜歡這個地方,我心目中理想店鋪的樣子是:石板路、西關老屋,門前有一個院子可以種上花花草草。" 強哥說,他小時候居住在老城區,一條石板街,街坊之間見面會互相打招呼,鄰居之間互相分享美食,這是他心目中生活的樣子。
對于這些入駐的店鋪,村民一開始很好奇,他們在店門口張望,逐漸熟絡后他們會來串門聊天。" 住在城市的樓房里,我們經常連對面鄰居搬走都不知道。但是在五約,村民經常打照面,權叔有時到店里坐坐,煲了湯問我要不要喝一碗。" 強哥告訴記者,泮塘五約是一個安靜而又不失煙火氣的地方,他在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常他和其他店主經?;ハ啻T。作為泮塘歷史文化街區的第一二批入駐者,店主們的角色有點類似 " 開荒牛 ",大家共同參與泮塘五約的建設。
此前,入駐的 " 村民 " 還自編自導自演創作了《泮塘之約》MV,向參與泮塘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的追夢人獻禮。" 這里的老街小巷多姿多彩,半溪亭我拿出相機拍出一片陽光。湖邊的小 Cafe 有點混搭,這里還承載著許多泮塘夢想。" 由廣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執行主席蘇宏斌作詞,歌曲字里行間洋溢著喜悅溫情和奮斗熱情,呈現入駐泮塘的藝術家和本地居民共建美好社區的景象。
■泮塘五約微改造后環境提升,更多的游客來到這條古村參觀,感受泮塘社區老西關傳統文化氣息。
新年心愿
疫情過后 各行各業恢復正常
" 每年大年初一,有很多店主回來泮塘五約,打開店鋪大門,迎接醒獅采青,過年的氣氛非常濃厚。" 經營小葉紫檀手工藝品的 " 良舍 " 店主陳潤良告訴記者,每年春節期間,他都會回來泮塘五約開店,店主之間互相拜年,非常熱鬧。
" 有村落的地方最有年味。" 陳潤良說,以前他在專業市場開店,春節期間經營時間跟市場管理人員同步,由于人流量不大,大多檔主都選擇關店休息。" 在泮塘這里氣氛就很不一樣,由于靠近荔枝灣,過年這里舉辦水上花市,還有很多文化活動,游客逛完花市走進村里、店里,村里人氣就旺起來。"
陳潤良告訴記者,疫情三年來,生意不可避免受到影響,幸好政府有減免租金的政策支持著經營者。談及新年希望,他表示還好 " 熬出頭 " 了,希望新年生意逐漸恢復,各行各業都回歸正常。
" 我很看好泮塘歷史文化街區的發展,特別是夜市。夜晚的泮塘街燈亮了,古色古香的街景和店主們精心養護的植物互相映襯,景色很美。隨著廣州夜經濟的發展,帶動文旅市場復蘇,我也考慮把營業時間推遲到夜晚。" 陳潤良說,新的一年他將引進更多新品種,期待泮塘五約的前景越來越好。
未來發展
古村活化 落實保護傳承提升計劃
不僅入駐的新 " 村民 " 看好泮塘五約發展,原住民也對此充滿希望。" 微改造之后環境好了,大家的活動空間相比之前多,政府對傳統活動也比較支持。未來希望能夠將這個歷史文化街區有底蘊的傳統文化展示出來,同時有更多創新,形成一個讓人能夠停留的地方。" 李聲權說。
據了解,荔灣區制定了泮塘五約街區保護傳承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未來,計劃將泮塘五約打造成社區治理示范點、嶺南文化展演臺、廣式生活體驗地。
荔灣區將通過加強泮塘歷史文化推廣,通過工作坊、藝術中心多元業態資源整合,升級社區生活環境,提升文化氛圍,擴大社區知名度,讓游客感受到泮塘社區老西關傳統文化氣息。
■總策劃:馮樹盛
■統籌:新快報記者 張小奮
■采寫:新快報記者 謝源源
■攝影:新快報記者 畢志毅
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古村里的年味 飄在街巷鄰里間 一年之計彩霞東倒西歪繽紛在于春18. 巖石下的小草教我們堅強,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們執著,山頂上的松樹教我們拼搏風雨,嚴寒中的臘梅教我們笑迎冰雪。100. Both governments and ordinary citizens should join hands to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to live in, not only for ourselves, but also for future generations.辛棄疾319.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段鹘隆?nbsp; 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公、殘釭無寐,滿村社鼓。279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灣區,里間,年味,廣州市,村里It will exert (have / produce) profound (far-reaching / remarkable / considerable / beneficial / favorable / undesirable / disastrous) effect (influence)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