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文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各力
圖、視頻 /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實習生 黃思思
一臺無人駕駛收割機在稻田中緩緩行駛收割水稻,向無人駕駛運糧車發送 " 請來攜糧 " 信息,運糧車接到指令后精準奔向收割機,伴隨著轟鳴聲,一粒粒飽滿的稻粒被裝入運糧車中,這是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鎮湖的水稻種植基地的豐收圖景。
  12 月 15 日,廣州市白云區 2022 年水稻無人機械化收割推廣現場活動在白云區流溪灣自然生態保育區舉辦,現場展示、推廣農業機械新產品、新技術,構建未來智慧農業、智慧農村的新模式。
無人農場實現水稻全部生產環節無人化
無人駕駛拖拉機秸稈還田、大疆農業無人機噴灑農藥、無人機撒肥播種作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和他的團隊正密切關注著田里頭奔跑的高科技。
2020 年,為了探索解決 " 誰來種地 " 和 " 怎樣種地 " 難題的途徑,羅錫文團隊基于研發出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系統智能農機設備,創建了世界上首個水稻無人農場。
" 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主要有五個:第一,實現了耕、種、管、收、產環節全覆蓋,全部是無人的;第二,實現了機庫田間轉移作業全自動;第三,實現了自動避障異況停車保安全;第四,實現了作物生產過程實時監控;第五,實現了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全無人。" 羅錫文說。
目前,羅錫文團隊已經在全國 13 個省份建立了 26 個無人農場。無人農場各個生產環節都運用了目前全球頂尖技術,通過在無人農機上安裝物聯網傳感器,提前設定好路線,再利用北斗衛星定位和互聯網數據傳輸,遠程實時獲取農機的數據,實現水稻耕、種、管、收全部生產環節無人化。
   白云區 " 跑出 " 糧食增產加速度
記者從白云區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作為 " 廣州種業之都 ",白云區資源稟賦,具備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天然優勢。據統計,2022 年白云區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約 9700 畝,水稻種植面積從 2020 年的 2618 畝增長到今年 6600 畝,同比增長率達 155%,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實現翻番。
在 " 跑出 " 糧食增產加速度的同時,近年來,白云區也在不斷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用新模式和新裝備武裝農業。
今年,白云區統籌 3950 臺拖拉機、旋耕機、微耕機、水稻插秧機、植保無人機投入使用,開展犁田、平地、植保、飛播等機械化作業,全年水稻綜合化機械率約 85% 以上,提高了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和效率。
" 無人農場有利于提升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土地資源利用率,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羅錫文介紹,當天使用的無人機一小時可以收割 20 畝地左右,而人工每小時收割 2 畝地,按工作 10 小時計算,無人駕駛收割系統效率是人工作業的近 100 倍。
白云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白云區將大力培育農機服務組織,加強無人駕駛農機、植保無人機等智能農機示范的推廣和應用,運用智慧農業應用模式,以科技和智慧為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持續注入動能。
廣州白云區田間的高科技!從播種到收割全程無人化 川流千姿百態不左顧右盼息10. 生活中能夠沒有詩歌,但不能沒有詩意;行進中能夠沒有道路,但不能沒有前進的腳步;工作中能夠沒有經驗,但不能沒有學習,人生中能夠沒有閃光,但不能有污跡。我厭倦了日復一日地做一些例行公事。53.既來之,則安之。 惆悵南樓遙夜,記翠箔張燈,枕肩歌罷。又入銅駝,遍舊家門巷,首詢聲價??上|風,將恨與閑花俱謝。記取崔徵模樣。歸來暗寫。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琴至。無人駕駛,無人機,衛星,智慧農業7.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塹,長一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