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近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外交事務》雜志上撰文指出,中國的崛起既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借口。這是朔爾茨在上個月首次訪問中國之后,再次發出的對華友好聲音。無獨有偶,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 12 月 1 日也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并作出歐盟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干涉中國內政等多項承諾。歐洲政治領導人在中共二十大之后的密集訪華,向國際社會明確發出了 " 反對脫鉤斷鏈 "" 抵制陣營對抗 " 的時代強音,為動蕩變化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確定性。
當前烏克蘭危機持續蔓延,美聯儲加息與全球性通脹并行,各國經濟普遍面臨下行壓力。而歐洲則處于這場全球性的政治與經濟危機的風口浪尖。受烏克蘭局勢的影響,歐洲正遭遇空前的能源供應中斷和糧食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 2023 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將僅為 0.6%。與此同時,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卻在今年 10 月份達到 10.6% 的歷史峰值。素有 " 歐洲經濟發動機 " 之稱的德國在此輪經濟衰退中首當其沖。據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測,明年德國 GDP 將下降 0.6%,成為歐元區唯一經濟負增長的國家。一場大規模的 " 滯脹 " 危機正在逼近整個歐洲。
當歐洲經濟在困境中掙扎之際,美國作為 " 盟友 " 非但沒有雪中送炭,反而落井下石。美國一方面將石油和天然氣高價出售給歐洲,另一方面又不斷出臺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高科技領域損害歐洲企業的利益。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對美國表達不滿,稱以 4 倍的價格向歐洲出售能源 " 這種事不能再繼續了 "。更加令歐洲各國忿忿不平的是,美國政府在今年 8 月份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明確將以補貼的方式鼓勵新能源、電動汽車等產業布局美國本土。這無疑將吸引大量歐洲企業將相關產業鏈轉移到美國,從而讓本已困頓不堪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馬克龍在上周訪問美國時曾提議白宮修改《通脹削減法案》,但遭到了拜登的當場拒絕。以至于米歇爾隨后公開指責," 華盛頓總是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歐洲不應該繼續天真了 "。
雖然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都陷入低迷,但是中歐貿易卻大踏步前進。去年,中歐貿易額首次突破 8000 億美元,雙向投資規模累計超過 2700 億美元。而今年前 10 個月,中歐貿易總額就達到了 7000 億美元,增長 6.3%。近日,代表近 1000 家在歐中資企業的歐盟中國商會透露,中歐雙方目前每天貿易往來超過 20 億歐元。中國已于 2020 年躍升為歐盟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而歐盟則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在國際局勢動蕩、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的背景下,中歐貿易能夠保持穩定增長充分體現了雙方經貿關系的強勁韌性。
中歐已經形成了強大的經濟共生關系,這是全球化進程中的必然趨勢。但是美國卻出于維護自身霸權的目的,不斷在全球鼓吹 " 冷戰 " 思維,對中國實施遏制圍堵戰略,甚至竭力拉攏歐洲對中國搞 " 脫鉤 "" 斷鏈 ",企圖在世界上人為制造陣營對抗。但是與中國 " 脫鉤 " 不僅對歐洲來說是無法承受之重,對全世界來說也無異于一場災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期表示,由于貿易壁壘的增加,過去一年,全球共損失約 1.4 萬億美元。而德國 Ifo 經濟研究所則在一份報告中預測,若德國等西方國家與中國發生貿易戰,德國所受經濟損失將是英國脫歐帶來損失的 6 倍;如果德國企業將生產鏈全部遷回德國,德國 GDP 將下跌接近 10%。中歐經濟的深度融合決定了,互利共贏、對話合作才是中歐之間的必然選擇。
中國不會因為自身發展強大而對世界構成威脅,歐洲的對華政策也應當堅持戰略自主原則,避免為第三方勢力所干擾,更不要為他國火中取栗。正如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所言:" 在中美關系中,歐洲要維護自主權,與中美一道成為獨立的行動者 "。世界需要一個強大繁榮的中國,也需要一個獨立自主的歐洲。健康穩定的中歐關系不僅將造福中歐人民,也將惠及世界。(責任編輯:華章 宇馨 原京)
【中國網評】中歐經濟互利共生,對話合作惠及世界 蓮鶴立傾盆大雨雞群葉滿池47. 時間匆匆,總不會為任何事物停下腳步。驀然回首,那日子就像在雪地里留下的腳印,有的深,有的淺……follow rules 遵守規則;rather than 而不;complain about 抱怨164.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渡侠铉摺?nbsp; 鳳簫吟 韓縝064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經濟,中國網,世界,烏克蘭57、It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