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黨委政府負責人、新聞發言人主動走到聚光燈下、發布臺前,與媒體記者面對面,向人民群眾報告,展現出開放坦誠自信的理念。
曾記否?在疫情嚴峻時刻,一次次新聞發布,在諸多不確定性中給人以確定性,傳遞溫暖、信心和力量。
但在實踐中,也發生了不少因發布不當或發布錯誤被 " 群嘲 "、上 " 熱搜 " 的情況,甚至 " 發布現場 " 直接成了 " 車禍現場 "。這不但不利于工作,還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
圖源:視覺中國
筆者梳理近幾年新聞發布的 " 翻車 " 案例,發現主要有以下 7 個低級錯誤。
錯誤一:" 擠牙膏式 " 發布,被輿論牽著鼻子走
事件發生后,害怕說不清、說不好,干脆選擇逃避、沉默,導致輿論發酵,引發負面情緒,最終不得不說;或因發布內容草率引發質疑,被迫一步步跟進解釋,喪失了主動權。
如某地婦女被拐賣、虐待事件發生后,輿情洶涌。官方通報姍姍來遲,卻因避重就輕、態度敷衍,再次引發質疑。當地只好多次回應,但每次通報都激起更大的負面聲浪,事件處置陷入極度被動局面。
可見,突發事件、熱點問題發生后,不主動發布、就被動 " 挨打 ",不充分準備、就節節敗退,甚至陷入 " 塔西佗陷阱 "。只有在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發揮新聞發布 " 一錘定音 " 的作用,才能把握主動權、主導權。
錯誤二:" 錯位式 " 發布,臺上說不好、臺下聽不懂
臺上臺下話語錯位、貼不到一塊兒去,發布效果就不理想。有的地方發生事故災難后,官方通報大講 " 領導重視 "" 召開會議 "" 現場部署 ",事故本身只在文末一筆帶過,引起群眾不滿;有的發言人引用 " 靜默管理 " 等術語,聽得人一頭霧水;還有部門在公開發布的文件中提到要 " 推廣街區制,逐步打開封閉小區和單位大院 "," 打開小區、大院 ",實為 " 開門 ",卻被網友誤解為 " 拆墻 ",引發爭論。
黨政部門的文件語言注重邏輯嚴謹、表述規范,這是必須的。但對重要事件進行新聞發布,就要突出新聞性、撈 " 干貨 "。遇有專業術語,再跟進解釋一下,做到既科學準確又通俗易懂,最好還生動有趣。否則,把群眾繞暈、整懵了,不但得不到認同、支持,還易被誤解誤讀。
錯誤三:" 虛晃式 " 發布,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你問 A、我答 B,你問具體問題、我作原則表態," 虛晃一槍 ",看似是 " 不被帶節奏 " 的 " 高明 " 之舉,實則違背了 " 向人民報告 " 的發布初心。
如一場航空事故新聞發布會上,記者提出關于飛機維修、事發天氣、機組行為、事故調查等 4 個社會普遍關注的關鍵問題,發布人卻答 " 我們正在全面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 " 等 " 風馬牛不相及 " 的內容,網友嘲諷 " 回答了個寂寞 "。
究其原因,要么是實際工作沒做好、不想說,要么是發布人不知情、說不出。避免 " 虛晃 ",會前要作充分研判,把群眾關心什么、想聽什么弄明白,充分準備;如果確實不掌握情況,也要實事求是地說,并在會后抓緊了解、盡快反饋,體現開誠布公的溝通態度。
錯誤四:" 放飛式 " 發布,事后 " 打臉 "" 反轉 "
有的地方負責人,表態、邀功時自信滿滿,事后當地卻曝出相關的負面新聞,迅速 " 打臉 ";有的發布人,介紹政策舉措時 " 頭頭是道 ",卻嚴重脫離實際,引起群眾不滿;還有的發布會,信息前后矛盾、數據互相 " 打架 ",讓人哭笑不得。
如某地在發布會上自詡 " 精準防控 ",卻被隨后而來的防疫亂象打破 " 神話 ";發布會上 " 穩中向好 ",社交平臺上卻因物資保障、就醫等問題民怨沸騰,網友感慨 " 發布會和現實相距甚遠 "。
發布不準確,有可能是不了解實際情況,斷章取義、人云亦云;有可能是盲目自信,對事態變化缺乏充分的預估;有可能是把關缺位,草草 " 開張 "。歸根到底,是對輿論缺少敬畏。要時刻謹記新聞發布是在輿論一線 " 起舞 ",面對鏡頭、公眾,必須確保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經得起事實檢驗。
錯誤五:" 注水式 " 發布,營養密度低
有的是為發布而發布,發布內容低級無聊,如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用 11 分鐘介紹頸肩病的防治,被網友怒斥 " 一個真敢問,一個真敢答 ";有的是長篇大論、言之無物," 當務之急是找到關鍵的問題,那么關鍵的問題是什么呢?是我們要找到問題的關鍵 ",這樣的話惹人吐槽;有的把新聞發布當成工作宣傳,缺少硬核信息,讓參會記者很無奈。
新聞發布會是釋放權威信息的重要平臺,確保 " 有料 "" 吸睛 ",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疫情防控工作中,權威聲音當然不能缺位,但要切中群眾關切的要害問題,堂堂正正發布信息。哪些是切實管用的,哪些是濫竽充數的,瞞不過群眾的眼睛。
錯誤六:" 關門式 " 發布,把新聞發布會誤作內部工作會
把新聞發布會當作內部交流會,出現 " 今天關起門來說 "" 剛才說的話大家不要報道 ""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 " 等 " 雷 " 語;或開成工作部署會,發布人坐在臺上布置任務、提出要求,甚至引導鼓掌,真不拿記者當 " 外人 "。
事實是,鏡頭背后是公眾、記者背后是人民。發布人站在話筒前,就應該說大眾最關切的話。況且,在全媒體時代,自以為 " 關起門來 ",實則是 " 全網直播 "" 全球直播 "。如果內外不分,該說的沒說或說不到位,甚至發表失當、錯誤言論,后果將不堪設想。
錯誤七:" 表演式 " 發布,一 " 演 " 就砸
有的發布人參加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妝容精致、服飾華麗,與工作氛圍嚴重不符;有的發布人以為發布會結束就是 " 表演結束 ",在會場說說笑笑,殊不知還在直播進行中;還有的發布人,為了凸顯防疫成績,訴苦 " 錯過女兒 18 歲成人禮 ",看似 " 真情流露 ",實則 " 自我陶醉 ",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別人。
發布人代表黨委政府形象,衣著、表情、語言都是新聞發布。從進入發布廳起至離開發布廳,一言一行,都是新聞發布,必須時刻牢記身份,樹立好代言人的形象。發布人切忌 " 自我感動 "、表演作秀,不要給群眾留下 " 何不食肉糜 "" 不食人間煙火 " 的感覺,唯有與群眾共情,與群眾將心比心,才能贏得理解和共鳴。
新聞發布不出現低級錯誤,訣竅就是社會熱點問題出現時,不失聲、不缺位,主動回應關切;突發事件發生后,一條條滾動播報,以權威信息推動事件處置;重大政策出臺后,及時傳播出去,努力解釋清楚,讓老百姓看得到、聽得懂,推動政策快落地、落得實。以人民為中心,新聞發布才能走進人民心中。
浙江宣傳:新聞發布勿犯七個低級錯誤 日高盲人瞎馬蜻蜓點水三尺4. 共和國迎來了她五十誕辰。五十年像一條長河,有急流也有緩流;五十年像一幅長卷,有冷色也有暖色;五十年像一首樂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年像一部史詩,有痛苦也有歡樂。長河永遠奔流,畫卷剛剛展開,樂曲漸趨高潮,史詩還在續寫。我們的共和國正邁著堅定的步伐,跨入新時代。49. Littering makes our school dirty, and does harm to the image of our school. (2011.浙江)《孫子兵法》66.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新聞發布會,事故,準確,服飾,初心22.Call back white and white back. 顛倒黑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