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電腦游戲 手機游戲 翻譯軟件 動漫下載 電影下載 電視劇下載 游戲攻略
標題 | 湘江備忘錄:1956 年,毛澤東游泳的湘江,水溫 19 ℃ |
分類 | 熱點事件 |
內容 | ***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觸摸湘江脈搏 人類,對河流的熱愛刻進了 DNA。 多年前,年少輕狂,我和朋友駕駛著皮劃艇從長沙出發,去往岳陽樓。 十月,汛期似乎還未結束,順水卻逆風,不用力搖櫓,船往后退。100 多公里路程,我們劃了足足七天。夜晚岸邊扎營,能聽到湘江的呼吸。旁人看我們的小舟,一定是渺小而無助的,在波浪里搖擺。湘江上的漁民,熱情招呼我們上船,也責備我們無知無畏,讓我們趕緊上岸。固執的我們,依舊前行,衣衫襤褸、狼狽不堪地在岳陽樓前拍照留念,覺得自己像個征服湘江的英雄。 其實,我們對湘江一無所知。對于河流,我們了解得越多,越生敬畏。 100 多年前,長沙海關在水陸洲(橘子洲)設立水尺,人類開始真正深入了解湘江,記錄下湘江的一舉一動。 水溫、含沙量、水流速度、水質,流域的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人類像個小心的父親,記錄著孩子的脈搏,在龐雜的數據里,預測出孩子的暴躁時刻,在失控之前有所準備。 " 哪有什么人定勝天。" 在長沙水文站自記水位臺,觀測湘江半生的梁文勝指著那塊歷史最高水位牌,脫口而出。 ![]() 1956 年,毛澤東游泳的湘江,水溫 19 ℃ 12 月 1 日,長沙,氣溫 0 ℃。一大早,湘江邊的冬泳愛好者,在一眾崇拜的目光中下了河。然而,也許冬泳愛好者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勇敢。長沙水文站站長梁文勝說,因為水的比熱比空氣大,冬天水散熱比空氣慢,當天湘江的水溫經測量為 15.6 ℃,只比前幾天下降了幾度。 當年,毛澤東寫出 " 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湘江的水溫是幾度,是否湍急,爭流的帆船是否遭遇橫風?我們能確切知道的是,1956 年 5 月 30 日,多年后重回長沙的毛澤東,暢游湘江,水溫 19 度,水流速度 1m/s。水文觀測,除了預測河流失控和水資源規劃,也讓歷史變得有了溫度。 " 長湘 8201",記錄了毛澤東橫渡湘江的水溫 中國的神話總與水有關,最早的水文觀測,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相傳大禹用 " 準繩 " 和 " 規矩 " 測量水位。更為常見的是勒石記錄水位,大水過后,人們在岸邊刻下 " 洪水到此 "。 水文資料是湘江的備忘錄。湖南的近代水文觀測始于 1904 年,岳州海關在城陵磯設立水尺觀測水位。1908 年,長沙海關在水陸洲設立水尺觀測水位,當年觀測資料無文字記載。1909 年增設雨量觀測,開始記錄水位和雨量,湘江從此以另外一種方式被記錄。 ![]() 1909 年至 1936 年的水文原始資料,在戰亂年代里顛沛流離,水文人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保護著這些原始資料。解放戰爭時期,住著木板房的水文職工胡菊圃,覺得不安全,特意在長嶺租了一棟磚混房,將珍貴的水文資料和儀器藏了起來。慶幸的是,幾經易手,這些資料完整保留下來,一部分現存于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中。 " 長湘 8201",這條承載著長沙記憶的船只,如今停泊在三汊磯大橋附近的母山碼頭,沉默而滄桑。 今年 96 歲的劉修吾,是個老水文人,他時常想起這條船。1956 年 5 月 30 日,毛澤東回到長沙,要在湘江游泳,劉修吾被安排對湘江進行水文觀測," 毛主席從猴子石河段出發,游到了橘子洲頭西側。" 記得那天湘江 " 水溫 19 度,水流速度 1m/s",因為有了這些數據,60 多年前的那段歷史變得鮮活且有溫度。 24.63 米,湘江長沙站最低水位 望著湘江,梁文勝時常想起兒時的湘江,平緩的沙灘,往來的是帆船,不像現在的大船掀起一陣浪,一陣疾風," 帆直接栽下去 "。江水清澈見底,渴了直接可以喝。遇上干旱年份,河床裸露,從河西可以直接走上橘子洲。 百年時光,湘江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南京大學地理學家楊紉章應該查閱過那份流落南京的長沙水文資料,她在 1957 年寫過一篇《湘江流域水文地理》的文章,統計過長沙站的實測記錄(1925 年— 1928 年,1930 年— 1943 年,1947 — 1953 年),這 20 多年,湘江平均流量為 2204 立方米 / 秒,其中 1934 年為豐水年,1954 年為枯水年,與 1951 年到 2021 年的多年平均流量相差并不多。這能說明,一百年里,湘江流量并沒有太多變化。 ![]() 梁文勝 1987 年進入水文系統,占據了長沙水文百年時間軸的三分之一。親歷了 1998 年洪水,也見證了 1998 年的最高水位在 2017 年被刷新,如今回想依舊心有余悸," 水一直漲,那時候電話都被打爆了,興馬洲上的居民要不要撤,都等著我們的數據和預測 "。 " 湘江長沙站的最低水位是 2012 年 1 月 1 日凌晨 1 點,24.63 米,城市取水口都取不到水了。" 最低水位是梁文勝記錄的。最高水位還可能被再次刷新,但是最低水位應該很難被刷新,2015 年,湘江長沙樞紐蓄水穩定后,長沙站出現的最低水位是 29 米。今年的持續干旱,湘江也沒有出現河床裸露的狀況,干涸的湘江,以后很難再見到了。這或許是湘江百年來最大的改變。" 但是湘江從來沒有斷過流," 梁文勝補充道。 " 水質變好了。" 如今,水質監測已經成為水文觀測的重要內容,水質一天天變好,梁文勝感到欣慰。 湘江長沙段從昭山到喬口,與城市最為密切。梁文勝認為,城市建設讓河道變窄,水流速度加快,沖擊河床,沖走了河底的泥沙,再加上挖沙,河床下切,水位也跟著有所下降。湘江百年最深刻的變化,依舊來自于人類。 記錄依舊在繼續,或許多年之后,人們總能從這些冰冷的數據中,學會如何跟湘江和平相處。 歷史最高水位 39.51 米,到底有多高? 11 月 30 日,寒雨連江,當日降水量為 2.6mm,幾天的降雨讓湘江的水位達到 31.7 米,相比于三天前的那個長沙最后一個晴天,漲了 1.15 米。湘江水位的變化,都被水文觀測記錄下來。 長沙水文站:靠近文津渡的兩層小樓 長沙水文站,是一棟兩層小樓,靠近文津渡,矗立在湘江邊。 湘江大道將這個小小的水文站跟城市隔離開來,一面是疾馳的車流,一面是緩慢向北的江水,像被時間拉扯著。洪水來臨時,它像個守護在河堤上的戰士,更多的時候,沉默著,與河流對話。 " 今年九月份,長沙一滴雨都沒下,人工降雨都沒有。" 站長梁文勝有著水文人特有的熱情,他剛從鄉下抗旱歸來。水文站的監測范圍不只有湘江,還有流域降雨、地下水,甚至還包括土壤的水分含量,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 " 未來氣候可能更極端。"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像個神秘而又篤定的預言家。而實際上,他們的工作也包括預報、預測。預測的依據,是日復一日枯燥而反復的記錄——水文人的最日常的工作。 ![]() 水陸洲的水尺,是長沙水文站的起點。經歷過數次搬遷后,塵埃落定,與歷史悠久的文津渡相鄰,但是很少人注意這個不起眼的水文站,更不會想到,這是一個 " 百年老站 "。在這條百年時間軸上,梁文勝和他父親占據了一大半的歷史,這種子承父業,在他這一輩,并不少見。 水文監測大部分已經實現智能化," 不打傘,不濕鞋 ",只需要打開辦公室的電腦,水溫、降水量、水位、水質等數據都清晰呈現,只有流量才需要開船用儀器去測。從電腦屏幕看著被數字化的湘江,總覺得遙遠、虛幻,其實湘江就在身后流淌。我不知道這種智能化,是增添了水文工作的樂趣,還是讓這項工作變得更加枯燥。梁文勝還是喜歡到湘江邊走走,以岸邊的水尺確定水位。"30.55 米。" 梁文勝看著江水漫過矗立江邊的水尺刻度,讀出水位。 ![]() 雨量器在水文站的二樓樓頂,兩個圓筒,一個是自計雨量器,數據會自動反饋到系統;還有一個需要人工測量——像自計雨量器的一個保險,也是相互印證。還有更多的雨量器被放置在野外,也有的放在農戶家里,搜集著湘江 94660 平方米流域的降雨量。野外的雨量器需要維護,在雨天逆行,翻山越嶺,也是水文人的日常。 " 雨量器都是 20 厘米口徑的圓筒。" 最初的雨量器口徑比現在更小一些,1909 年,長沙海關在水陸洲設降水量觀測站,開啟了湖南采用近代方法觀測雨量的歷史,最初采用英制雨量器(口徑為 19.54cm)。民國時,雨量器的口徑混亂起來,采用 20 厘米和 20.32 厘米等數種。新中國成立以后,大部分水文站采用 25.3 厘米的雨量器。1954 年 9 月,才統一成 20 厘米口徑的雨量器,沿用至今。我們所說的降水量,就是 20 厘米口徑容器的雨水刻度。 "1951 年 6 月 3 日,降水時間,起:10:56,訖:12:00,歷時一個小時零四分,一次降雨量:0.6 公尺。" 我在湖南水文檔案中心找到了一份長沙水文站 1951 年降水量記錄表,一張紙上密密麻麻的數字,記錄著整個六月的雨。 數字冰冷,卻似乎能透過發黃的紙和斑駁的文字望見那個多雨的六月,孤獨的水文人拿著手表,望著天空飄落的雨,雨起、雨停,都在表格上記上一筆。直到 1975 年,各類測站才完全取消測記降水起止時間。 水位牌上的警戒水位和保證水位代表什么 11 月 25 日的湘江,水溫 19.38 ℃,有陽光。湘江岸邊是熱鬧的,釣魚者、冬泳者、散步的人,都在這里聚集。" 到冬天反倒更熱鬧。" 梁文勝指的是那些喜歡挑戰的冬泳者,岸邊幾雙顏色艷麗的拖鞋,冬泳者已經游到了橘子洲的洲頭,還未返航。 岸邊的八角亭,由一根巨大的柱子支撐著,突兀地生長出來,這是長沙水文站自記水位臺——經典的水位臺造型。自記水位臺里,只有一個電腦屏幕和一臺浮子式水位計,浮子式水位計的原理并不復雜,由浮子感應水位的升降。 柱子上貼著三塊水位牌:警戒水位:36m(吳淞),保證水位:38.37m(吳淞),歷史最高水位 39.51m(吳淞)。另一塊 " 歷史最高水位牌 " 已經成為歷史,貼在堤壩上," 歷史最高水位 39.18(吳淞),1998.6.27",被 2017 年的那場洪水淹沒、浸泡,牌匾發黑。 ![]() ![]() " 長江中下游水文觀測多采用吳淞基面。" 也就是把上海吳淞口驗潮站 1871 — 1900 年實測的最低潮位所確定的海面作為基準面,計算河流水位(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對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除了水文觀測和水利系統,其他的系統多采用黃?;?,但是為了保證數據連續性,我們還是采用吳淞基面。" 最高水位 39.51m,并不是說河水的深度,而是指水面相對于吳淞基面的高程,可以理解成海拔,所以越是上游水位越高。 23900m3/s,長沙站最大實測流量 技術進步和工具更新,水文監測變得簡單起來。測流,依舊是水文勘測中耗費人力、物力最多的項目。" 現在測流比以前輕松多了,以前,七八個人都要花七八個小時的時間,現在只需要一個小時。" 李智勇也是水文二代,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入水文站,測流時他負責開船。 他進入水文站時,湘江測流普遍使用測輪,相比于更早期的測船(非機動),已經經過設備的更新換代。測船測流是非常危險的工作,八個人劃著木船,在洪流中穿梭,不時拋錨下放鉛魚測流,木船很容易發生傾斜,翻船總是難免。 測輪如今還是長沙水文站最主要的移渡設備,測流設備也升級成為先進的聲學多普勒剖面流速儀,雖然也有測流無人機,但是精準度沒有測輪高,還無法完全取代測輪。 ![]() ![]() 聲學流速儀,讓測流變得簡單,只需要慢速橫向來回一次,數據就自動搜集計算,一般要兩個來回,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我們的第一次測流就沒有成功," 往返的數據不一樣 "。第二次得到了準確的數據," 平均總流量 524 .142m3./ 秒 ",也就是說,每秒通過這個斷面的水流總量為 524.142 立方米。 這是湘江的溫柔時刻。 長沙水文站最大的實測流量是在 2019 年 7 月 10 日,23900m3/s,那是有歷史記錄以來長沙站最大流量,意味著每天超過 20 億立方米的水通過,不到一天就可以注滿一個大(一)型水庫(庫容量大于 10 億立方的水庫),可以想象是怎樣的洶涌,對下游的防汛考驗可想而知。在汛期來臨時,他們要隨時準備測流,2017 年,李智勇和趙謙在船上守了兩天兩夜,時時掌握湘江的脈搏。 ![]() 水文的百年時光,對于湘江而言微不足道,對于人類來說,卻是一道看不見的、至關重要的防洪堤,默默守護著城市和鄉村。 瀟湘晨報記者唐兵兵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爆料微信關注:xxcbwx,24 小時報料熱線 0731-85571188。 湘江備忘錄:1956 年,毛澤東游泳的湘江,水溫 19 ℃ 數不勝滿成人之美天星斗數以為緣分等了,就會有結果,于是便等了,最后還是沒有等到,是不是等得太早了;于是又倒了回去,還是沒有答案,是不是回去得太晚了。這能怪誰呢?只能怪那緣分太淺,未滿千年。14.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our time to do useful and productive things.248.歷鑒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对伿贰?nbsp; 送伯固歸吳中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長沙,湖南,南京Substantiating this assumption requires examining the proper duty of government. |
隨便看 |
|
哈斯迪拉游戲下載網游戲攻略欄目提供軟件使用教程、手機游戲攻略等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