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電腦游戲 手機游戲 翻譯軟件 動漫下載 電影下載 電視劇下載 游戲攻略
標題 | 【港故事 · 2013】十年北上,香港導演陳嘉上:希望不再有“港片”“合拍片”概念 |
分類 | 熱點事件 |
內容 | ***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07:58 【港故事 · 2013】十年北上,香港導演陳嘉上:希望不再有 " 港片 "" 合拍片 " 概念 " 我期待無須再區分‘港產片’‘合拍片’這樣的概念,我們都是中國電影。" 香港今年的初冬格外清爽,光影錯落的土瓜灣辦公室內,知名導演、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前任主席陳嘉上穿著標志性的簡單白襯衫,日前在接受南方報業記者專訪時,一如既往把對電影的熱愛流淌在每個字節間,一如他近四十年沉浸的光影世界。 2003 年《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的簽訂,為香港很多產業打開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陳嘉上認為 CEPA 對香港電影的影響尤其如此,也為中國電影的整體水平提升提供了新的引擎。十年后的 2013 年,中國內地成為了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國產片票房前 30 名中,香港導演執導的影片占了 14 部,近半壁江山。 " 可以說在當年香港電影工業最低潮的時候,是 CEPA 救了香港電影。" 這十年里,陳嘉上在香港電影界首嘗 " 頭啖湯 ",大膽起用內地演員綱擔主演拍出了《畫皮》《四大名捕》等系列 " 實驗性 " 作品,叫好又叫座,成為香港與內地影人融合歷程中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 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去創新、摸門道、磨合," 陳嘉上說,不管投資方案是什么,這就是中國電影," 沒有什么比這個重要,它能有我們的態度,能向世界展現中國人的面貌,講好我們的話語。" 早期香港導演北上并不是為了 " 發財 " 陳嘉上出生于深圳,成長于香港。年少離鄉的加拿大求學經歷,讓他對中國人的身份一直有著特殊的情結。進入電影行業后,他從道具場務做到導演,并與老師徐克等人成為最早一批 " 北上 " 的香港導演。 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的大決戰之前,伴隨著激昂的插曲《長路漫漫任我闖》,周星馳飾演的主角帶著伙伴從壯闊的長城上逐漸露出身影的畫面,成為很多人難忘的記憶。這也是陳嘉上為了紀念年少游歷長城的經歷所拍。 " 其實大部分早期北上發展的香港導演都不是為了‘發財’,是愛國的心驅使我們‘北上’。" 陳嘉上說,正是這份愛國心,讓他堅持到內地拍攝美好山河,期待國家日益強大。 記者:您拍《武狀元蘇乞兒》用很多長城的鏡頭,有什么淵源? 陳嘉上:我第一次去北京的時候是 1980 年,那時就去看了長城,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旅程之一。當時我跟爸爸去北京,他談生意,我自己一個人四處走走。 那趟旅程讓我在當地認識了很多朋友。當時我背著相機在街上非常顯眼,大家對我都非??蜌?,把我當成外賓去照顧。但我心里其實并不好受,覺得我不應該是 " 外人 "。 登上長城,我心里想國家這么好,為什么還不能強起來?我心里非常掙扎,但也從內地人身上看到希望。雖然當時的他們比較貧窮,城市文化也不發達,但非常樸素、非常善良。我爸爸問我去長城有什么感受,我當時就說,如果我有一天可以在北京終老就好了。這是我們文化的集中地,這里就代表著中國。 我拍《武狀元蘇乞兒》牽涉到各種宮廷元素,更加是非要到北京不可。那是我這個 " 番書仔 " 第一次執導古裝片。當時我對于中國文化的認識其實很淺薄,也很擔心拍不好。但我依然非常興奮,因為終于可以回到內地拍戲。 記者:所以您對香港的回歸是期待的? 陳嘉上 : 我從來都是期待的。1997 年 10 月 1 日凌晨,我專門來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禮,要以中國人身份過第一個國慶。 其實大部分早期北上發展的香港導演都不是為了 " 發財 ",與很多早期北上發展的香港商人一樣,是愛國的心驅使我們北上。 沒有 CEPA,香港電影工業會消失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投資的萎縮、周邊地區的競爭,讓香港電影由盛轉衰。陳嘉上一度十分憂慮。 沒想到五年之后,CEPA 協議帶來全新的十幾億內地市場:協議生效后,港產片將不再受到引進片限額的限制;香港和內地的合拍電影可以作為內地電影進行宣傳和放映。 政策放松、市場放開,帶來的是觀念創新、人員流動。 2008 年,陳嘉上拍攝《畫皮》,嘗試起用內地演員擔綱主演。新穎的題材,加上全新的演員陣容,讓《畫皮》起初并不被看好。但《畫皮》卻成功打開了市場,最終拿下 2.32 億元票房,居內地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名。 記者:CEPA 的簽訂,對當時香港電影行業意味著什么? 陳嘉上:其實商業電影是很難維持的。每個城市都拍電影,有自己的藝術電影、獨立電影,但要走商業電影的路就需要電影工業來維持量,例如生產量、回收量。早年香港電影擁有整個亞洲市場,但上世紀 90 年代經濟不景氣,加上周邊地區電影行業的起飛,香港電影少了接近 80% 的市場。在香港電影工業最低潮的時候,CEPA 給了我們開拓新市場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沒有 CEPA,香港電影業就會變成各種散兵游勇,香港電影不一定會消失,但是電影工業會消失。沒了電影工業,香港電影每年還能拍出多少戲?是 CEPA 救了我們。 記者:我們看到 CEPA 協議簽訂的十年后,中國內地成為了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不管是內地票房還是香港本土票房,以及在金像獎評選中,內地和香港的合拍片都占了差不多半壁江山。 陳嘉上:我覺得這十年最重要的是一種探索、創新和磨合,它在探索香港電影能否在兩地都成功。其中,最大的起飛在 2008 年。那年我在內地拍了一部魔幻電影《畫皮》。很多合拍片找內地演員只是為了滿足 CEPA 的合拍片指標要求,不是因為角色需要。而《畫皮》最重要的探索就是以內地演員擔任主角。 我在《畫皮》用的那幾位內地演員,沒有一個人當時的票房超過 3000 萬元。我用他們就相當于找一群 " 票房毒藥 " 來拍投資額高達 5000 萬元的電影,很多人說我 " 是去送死 "。但我相信,大家都是中國人,中國人不可能不喜歡看中國人拍的電影,中國人沒理由不喜歡看中國演員,問題在于能不能拍好而已。 《畫皮》一直到上映之前那刻都沒人看好,它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場大意外,但卻打開了新世界:幫我找到了兩地合作的默契與欣喜,證明我的判斷是對的。其實電影業每次的大突破,都是一次元素的創新。 要有建立電影工業心態的人去做中國電影 " 我早幾年就說過,資本會淹死劇本。我現在還是這樣說,用資本的概念去投資電影,會淹死中國電影。" 陳嘉上是一個不喜歡重復的人,這讓他十分反對現在電影業資本對投資經驗的強調。 每一次的創新,對陳嘉上來說是一場,在投資人眼里是一場冒險。但陳嘉上希望用自己的例子說服投資人相信導演,不要讓資本綁死導演。 記者:所以您特別注重突破和創新? 陳嘉上:其實應該說觀眾非常期待突破、創新。他們不會告訴你說下一部電影想看什么,正如大家都不看好《流浪地球》,但最后卻成為爆款。 我整天強調我是做研發、做開發的,沒有創新我就沒意義。所謂的新,就是題材的新,制作方法的新,概念的新,包括投資方式的新、演員的新。雖然我不一定能成功,但我愿意去試。 比如,《畫皮》的質感在當時的香港是無法拍攝出來的,周迅、陳坤等人的演出對我來說是震撼的,第一次感受到這種長久電影演出訓練所產生的力量,而我也受到他們演出方法的刺激去打破以往的表達??梢哉f,《畫皮》的拍攝經歷和觀眾反應,是我放膽把整個人精力和工作重心轉入內地的最大原因。 記者:您覺得 2013 年說得上是中國電影甚至是 " 合拍片 " 輝煌的一年嗎? 陳嘉上:當時的成績是漂亮的。但我會越來越云淡風輕地看所謂的港產片。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作為一個特區,香港可以做一些內地電影市場規則外,可以對外的不同類型的電影,僅僅是那么簡單。所以,我很期待大家不再用 " 港產片 "" 合拍片 " 這樣的概念來區分電影,這些都僅是不同的投資方案,對我來說都是中國電影。我們拍電影都是為了展現中國人的面貌,擁有我們的態度、我們的理念,沒有什么比這個重要。 之所以說好萊塢強,就是因為他們通過電影把他們的是非觀念、價值觀投放到世界年輕人身上。所以,如果我們不跟他們爭斗,我們的話語權就沒有了。 記者:現在又過了近 10 年,您感覺怎樣? 陳嘉上: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真的超快。十幾年前,我們怎么能想象到可以拍出《流浪地球》這樣的電影?我覺得我們很幸運,可以說走進了電影工業。 但現在寫 " 創新 " 這兩個字很難。所有的投資人、網上平臺都看重投資經驗,即只能是成功過的人,投資人才不敢干涉他們。這種投資方式讓拍電影變成資本的運作,并不是創作。 我希望能夠找多些人,用產業的理念去思考中國電影,用市場與觀眾的關系來思考中國電影,我們需要有建立電影工業心態的人去做中國電影,而不是用投資經驗來扼殺它。 大灣區給予年輕電影人更多成功元素 近年來陳嘉上實踐的 " 大灣區電影 " 是《暴風》。為了拍好劇中的 " 秘密交通站 ",他直接帶著劇組住到了汕頭,把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融入影片,并臨時招聘當地人來當群演。 " 這些都不是專業演員,拍攝過程當然很辛苦,但是能還原出潮汕方言的氛圍,感覺非常好。" 陳嘉上也把《暴風》看成自己的另一場 " 賭 ",一場為年輕電影人打開大灣區電影道路的 " 賭 "。 記者:這兩年我們看到您開始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拍一些電影,您覺得大灣區對于電影來說會意味著什么? 陳嘉上:有兩個意義?;浉郯拇鬄硡^電影行業有很多年輕人,當他們還沒有經驗拍出可以跟世界分享的好電影時,可以多用些地域文化、語言的特點。比如《飯戲攻心》(內地名《還是覺得你最好》)就突出很多粵語的特點,也在內地獲得成功。因為大灣區有八千萬人口的市場讓年輕人去嘗試。 另一個意義是資源豐富。香港電影資金、人才、概念等資源不夠,外景選擇有限,拍攝成本也高?,F在融入大灣區,市場仍然對口,但資源豐富了很多,大家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做出更好的東西。 《暴風》也是一場 " 賭 ",有些投資人不看好,很害怕失敗。但我想讓投資人看到這條路可行。廣東、香港都有很多想做電影的年輕人,但是缺乏機會。我希望能夠搞活這塘水,因為年輕人是未來的希望。 記者:所以您很看好這些年輕人。 陳嘉上:近期我全程帶著一名年輕導演拍了一部網絡電影,我突然間感覺回到年輕時候拍港產片的那種艱辛、滿懷沖勁及享受。雖然十幾天下來每天日趕夜趕,連續拍十幾個小時,但是我看到希望,看到未來。我們雖然沒有好萊塢導演那些好機器、大明星,但在努力讓觀眾開心,讓觀眾喜歡,去跟觀眾進行對話。 無論是在香港或者是內地,我見到一大批很有沖勁、很有創意的年輕人,但他們面對的是目前電影投資方式帶來的各種困難。所以我希望資本能相信電影人,否則的話,不要投資電影,去做任何其他產業都好一點。 記者:您對香港電影發展有什么期許? 陳嘉上:我希望每樣東西都多點,多幾部《明日戰記》《飯戲攻心》這樣的新東西。因為只有百花齊放,才是觀眾最開心的時候。觀眾才可以每個星期到電影院,無論什么心情,都可以找到一部想看的電影。 這次從內地回香港給我一個最大的鼓舞,就是看到香港的年輕電影人已經找到自己的新路。他們有不同的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觀眾都是買單的。好的電影會讓人有驚喜,但不要去重復,不要去追什么主流,而要多想這個社會想跟我們對話什么。這才是未來。 我相信,只要香港社會局面安定下來,大家平心靜氣往前走,香港電影沒有理由上不來,觀眾沒有理由不看我們自己的東西。 陳嘉上與南方報業記者合影 【策劃】侯小軍 張純青 【統籌】趙楊 胡念飛 謝苗楓 【協調】區小鳴 王勇幸 陳彧 【撰稿】陳彧 陳晨 【拍攝】許曉鑫 【剪輯】陳晨 許曉鑫 【平面】霍維露 【港故事 · 2013】十年北上,香港導演陳嘉上:希望不再有“港片”“合拍片”概念 夜幕低人無遠慮,必有碧空如洗近憂垂29. 走過每一個季節交替的邊緣,逝去的是過眼云煙,留下的是情事依然,記憶徜徉。不管是來世今生,還是君不來我一如既往守候,這一輪回,我只想用文字來鋪墊一條叫歲月的長河,此端彼岸,兩兩相望。就我個人而言,騎自行車是一個解決空氣污染的好辦法。217.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斗叛晕迨?之三》 木蘭花 晏幾道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香港,陳嘉上,香港電影,導演20.Out of sight,out of mind. 眼不見,心不念。 |
隨便看 |
|
哈斯迪拉游戲下載網游戲攻略欄目提供軟件使用教程、手機游戲攻略等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