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電腦游戲 手機游戲 翻譯軟件 動漫下載 電影下載 電視劇下載 游戲攻略
標題 | 東西問丨韓茂莉:農業為何是中國給世界最大的禮物?- 中新網 |
分類 | 熱點事件 |
內容 | ***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中新社北京 11 月 22 日電 題:農業為何是中國給世界最大的禮物? 作者 韓茂莉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 農業:中國給世界最大的禮物 回顧歷史,中國在世界發展進程中,一個最重要的貢獻往往被社會忽略了,它就是農業。中國人有一句俗話說 " 民以食為天 "。從距今一萬多年前農作物馴化至今,這句俗話儼然變成了真理。直到今天,人們的生活始終沒有離開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貢獻。 世界三大農作物馴化地,中國就在其中。據考古學發掘和研究,距今一萬多年前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錢塘江流域,那里的先民將野生水稻馴化為人工栽培水稻。從那時起,中國大地上馴化的水稻開始向全世界傳播,進入東亞、東南亞、南亞地區,又走向世界。 ![]() 據西方人統計,全世界約 60% 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當然,中國大地上馴化的糧食作物不僅有水稻。在華北,我們看到與早期馴化的旱地作物谷子、黍子有關的遺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的磁山文化遺址,距離今天至少有 9000 年。 中國北方馴化的旱地作物,不但支撐了中國歷史前半部的發展,同樣走向世界。一南一北最為著名的兩大作物不僅被納入世界文明體系,還加入了世界發展的進程。 美國學者阿爾文 ·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將農業革命作為人類歷史三次浪潮中的第一次。以農業為主的這次浪潮,在人類歷史上延續時間非常長,直到 18 世紀工業革命。其中,中國毫無疑問承擔主角地位。 絲綢等物質文化也體現了中國為世界文明體系作出的貢獻。中國通向世界的海陸兩條絲綢之路的命名都源于西方人。陸上絲綢之路的命名來自德國地理學家李?;舴?,海上絲綢之路的命名來自法國漢學家沙畹。他們以絲綢命名這兩條道路,足可認定西方人對于中國從蠶的飼養到絲的制作等絲綢生產技藝進入世界的認同。 ![]() 公元 4 世紀左右,日耳曼人、匈奴人等 " 蠻族 " 的入侵加劇了古羅馬帝國的滅亡。最終,西羅馬帝國于 476 年被日耳曼人所滅。讀這段歷史時我有一個疑問,當地中海文明已經發展到昌盛時期,為什么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德國人即日耳曼人,還被稱為野蠻落后的 " 蠻族 "? 地理學家將目光投向四大文明古國。 竺可楨曾說,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基本都起源于干旱的大河流域,包括古巴比倫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埃及的尼羅河、中國的黃河,乃至于印度的恒河。 為什么干旱的大河流域能夠孕育文明?農業未出現之前,人類以漁獵采集為主。隨著人口增加,干旱等地理環境制約著本地生產的動物、植物數量,滿足不了人口增長的需求。 也許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類無意之中開始關注種子和所捕獲獵物的成長。于是,農業開始在干旱的大河流域出現。伴隨著工具的制造、水利的興修,文明之光得以點燃。這種外部壓力與文明孕育有直接關系,干旱的大河流域因而成為文明的搖籃。 至于中國的長江流域何以變成了稻作文化的中心,也與環境有關,那是另一種環境壓力。今天考古學界呈現的稻作遺址幾乎都在靠山、靠丘陵的地方,當年的水鄉澤國有大量的湖泊、河流、沼澤,真正的水邊對那時的古人類而言,也許生存都是很困難的。 至于我們更熟悉的陶瓷。習近平主席在 " 一帶一路 "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的 " 黑石號 " 沉船,其沉沒地點距今天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并不遠。沉船主人是阿拉伯人,但出水船貨絕大多數都是地道的中國制造。 ![]() 中國四大發明在世界文明進程之中具有何種價值?可以說,它們將中國帶入到世界文化發展的系統之中。羅盤、指南針等技術,是關鍵性的航海硬件。15 世紀晚期,地理大發現引導全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離開了中國的發明,所有船只不可能走向遠洋。同時,中國印刷術也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 因此,在世界文明進程中,盡管中國人不是地理發現者,但與中國有關的文明要素,卻率先在地理大發現之前加入到世界大航海時代。 ![]() 在多元多彩的世界之中,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獨特的文明和歷史,又在漫長歷史中將自己的發明和貢獻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為人類世界作出巨大貢獻。農業則是根本中的根本,是中國為世界作出的最杰出的貢獻,是中國給世界最大的禮物。 東西方交流:在宏觀也在細節 在國外任何一家博物館,找到與中國有關的藏品并不稀罕。與中國有關的一切沒有僅僅停留在中國,而會以各種渠道走向世界。 有一年,我在南美洲最南端,阿根廷火地島烏斯懷亞的一個小餐廳看到了稻米。當時心里一動。這個稻米有可能來自亞洲別的國家,但一萬多年前它馴化的初始地就在中國。我相信,如今走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只要端起一碗米飯,其初始馴化地都在中國。 還有一次,我到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的首府烏蘭烏德參觀博物館,有一些文物與內蒙古中部桃紅巴拉遺址發現的一批草原青銅器非常相似。這批草原青銅器是由中國傳入烏蘭烏德,還是由烏蘭烏德傳入中國的? 我也曾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皇家用品中看到中國瓷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高爾基故居里,展示了一件清朝女士上衣。這些足以說明,有關文物交流的細節,很多地方可見。 東西方之間的世界存在著不了解。如何讓中國的文化走出去,把域外的文化請進來,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博物館,無疑是東西文化交流很重要的命題。 在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怎樣包裝,怎樣選擇?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女神像上,巨大的眼球頗引人注目,想必是眼睛上方的泥土和雕塑物脫落所致,而非原貌本來如此。類似于這樣的文物展示、文化傳播,至少需要避免國外民眾產生誤讀。 ![]() 我在希臘參觀時買過當地的文物畫冊,這些畫冊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如實呈現古建筑的斷壁殘垣,并根據文物修復和考古復原,添加數層塑料薄膜,一層一層告訴觀眾什么時代它的原貌如何。最后覆蓋的這一層,便是這些石質建筑神廟當初的全貌。 媒體是傳播文化的工具。應以何種形式、何種態度將我們的文化介紹給國外,使其理解并認同?通過何種手段,能讓我們中國的年輕人、我們的孩子乃至于所有中國人,都以中國文化而驕傲?這些值得我們思考。 東西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傳播,技術手段和構思十分重要。正如奧斯卡金像獲獎影片會用很溫馨的語調和情懷,去講一個尋常的故事。在對外傳播中國歷史文化時,選擇文物、包裝文物、講述中國故事也應有技巧。 ( 完 ) 作者簡介: ![]() |
隨便看 |
|
哈斯迪拉游戲下載網游戲攻略欄目提供軟件使用教程、手機游戲攻略等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