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白玉蟾草書圖
■劉昉《雉山刻石》
■黎向群
(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最近,廣東省博物館舉辦 " 繪冠南天——粵藏宋元書畫特展 ",引起廣東書畫界的廣泛關注。這次展覽的亮點,除了展出宋元陳容、趙孟頫、張即之等大家的作品外,同時展出南宋時期廣東劉昉的楷書題《唐范隋進封柱國告身》卷和白玉蟾的草書《足軒銘》卷墨跡,分別由南京博物院和故宮博物院提供的藏品。這兩件作品不在廣東本土,展出期間,讓廣東的觀眾既能零距離地目睹真容,又增強了人們對嶺南書法文化的自信。
嶺南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先秦、西漢、魏晉時期,便有墨書、陶文、磚銘和木刻傳世。尤其西漢的黃腸木刻,更被認為是當地現存最早的文字。嶺南偏于一隅,由于氣候潮濕,墨跡不易保存的原故,自秦漢至元代,書法家寥若晨星,傳世書跡罕見,有唐代的張九齡,北宋的盧侗、譚掞、許彥先、李修、譚粹、張漸,南宋的劉昉、白玉蟾,元代的李璞等人的書跡傳世,這些作品主要是以刻碑碣或摩崖形式傳世。只有劉昉、白玉蟾兩人書卷為墨跡,顯得特別珍貴。
一、科舉出身的劉昉,書法溫潤淳雅、雍容大雅
劉昉(?— 1150),字方明,海陽人(今為潮州)。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進士,歷官禮部員外郎,龍圖閣直學士。編有《幼幼新書》40 卷。
劉昉傳世書法作品僅有兩件:其一、題《唐范隋進封柱國告身》卷。公元 1142 年楷書題《唐范隋進封柱國告身》卷,為迄今所見最早的廣東名人墨跡,凡 11 行 114 字,末署:" 紹興壬戌中元日揭陽劉昉謹題。" 此跋是其去世前八年的作品,是為范正國傳家寶題,謹嚴為之??瑫新詭袝P意,溫潤淳雅,文人書卷氣息濃郁,不失佳作。其二、位于廣西桂林雉山巖題名刻石,楷書六行 38 字,取法顏魯公,正面取勢,結體寬博,用筆厚重渾重,大氣磅礴。
二、白玉蟾的書法,道骨仙風、恬靜沖和
白玉蟾,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省瓊山),本姓葛,名長庚,字如晦,又字白叟,號海蟾、海瓊子、瓊山道人、神霄散吏、云外子等。因父薨隨母至雷州,繼白氏為子,易名玉蟾。他天資聰敏、博通群書,能詩賦,擅書畫。12 歲舉童子科,后遇泥丸道人陳翠虛,攜入羅浮,得以遍游天下名山大川。嘉定(1208-1224)年間被封紫清明道真人,卒后被尊為南宗五祖之一。
作為道教南宗教旨的實際創立者的白玉蟾,同時是南宋時期的重要書家,雖擅長行、篆、隸諸體,但仍然以草書聞名,上追魏晉唐,不僅繼承了張旭、懷素的草法和意趣,又得 " 二王 " 的風神,旁摻北宋四家的書法,尤以黃庭堅為多。傳世墨跡僅有三件。一件草書《足軒銘》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行書《仙廬峰六詠詩》卷在上海博物館,再一件大草《天朗氣清詩》卷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草書《天朗氣清詩》卷、《足軒銘》卷為白氏代表作?!蹲丬庛憽肪?,作于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是其 33 歲的作品,為友人周耎長高士所書。此卷體勢雄奇,縱橫奔放,用筆挺拔老健,淡逸清華,筆勢爽朗,恬靜沖和,疏朗之中透茂密,盡顯其道骨仙風的氣格和藝術個性。
三、劉昉與白玉蟾的書法藝術成就和影響力
劉昉是目前所知廣東名人最早傳世墨跡者。其以楷書名于世,書法溫潤淳雅、雍容大雅,代表了南宋時期文質彬彬的文人氣質。
若論書法藝術成就和影響力,當數白玉蟾。曹寶麟在《中國書法史》中進行評述及定位:" 他的書法,行楷的筆意在顏真卿和黃庭堅之間。具體來說,則是轉折帶豎鉤的圓曲像顏,而橫畫的伸頭卻像黃,結構的寬松也近山谷,可見白玉蟾受時代的影響畢竟大一些。他的狂草應該是所能書體中最好的一種。"
從中國書法史視角來審視,從縱向來看,白玉蟾 " 狂草的貢獻遠遠不能與黃山谷相提并論 "。從橫向來看,與之同時代張孝伯、趙孟堅、陳容、文天祥等人的行草書,都無法與之抗衡," 可稱得上是黃庭堅后一人 "。中國書法發展到元代,康里子山、鮮于樞等人創作的行草書,無論從結字、用筆、章法、氣息上,都與白玉蟾的行草《足軒銘》書札有同音之妙,可謂一脈相承。因此,他的貢獻既給 " 氣息奄奄 " 的南宋書壇帶來了一縷曙光,又開啟了元明兩代的草書風尚。
南宋劉昉與白玉蟾的書法藝術 一暴人聲嘈烏云翻滾雜十寒23. 好好的笑,好好的過,好好的一輩子?;钪?,就是一種心態,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62. The city is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Long River.238.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肚迕鳌?nbsp; 紺煙迷雁跡,漸碎鼓零鐘,街喧初息。風檠背寒壁,放冰蟾,飛到蛛絲簾隙。瓊瑰暗泣,念鄉關、霜華似織。漫將身、化鶴歸來,忘卻舊游端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白玉,書法,南宋,嶺南42、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