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數:60000 已用完,請聯系開發者***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說過,在人類演化的歷史上,我們的祖先有一段時間是進入了海洋(或者水下)生活的,而且我記得以前在一些人類未解之謎相關書籍中把這種情況描述得神乎其神的。
其實,這種說法的相關來源就是和人類沒什么毛發有關系,只是一些人類未解之謎的作者把它描述得很神秘而已。
所有哺乳動物都有毛發,這是定義我們這個群體的生物學特征之一,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會用毛發來包裹全身,用于保暖和防止太陽輻射,以及感知一些細微變化。
但是,其中有極少部分——屈指可數的哺乳動物在演化過程中放棄了全身大部分毛發,只留下特定部位的少部分,其中就包括人類。
人類是所有靈長類中唯一身上沒有毛發的物種,在所有沒有毛發的哺乳動物中,人類失去毛發也是最讓人難以理解的。
圖:這個照片是我們家三口和海豚的合影,海豚皮膚表面沒有可見的毛發
水猿假說
海洋哺乳動物是 " 無毛 " 群體中的代表,毛發會增加它們在水中游動的阻力,所以這些群體很多都失去了毛發,只有個別部位還有少部分毛發。
鯨魚和海豚的祖先大約在 5000 萬年前就已經下水了,所以它們毛發失去得更明顯,只保留了一些觸毛;而海獅、海豹這些鰭足類下水時間較晚,所以它們其實都是全身依然保留了毛發的。
根據水下生活會讓哺乳動物失去毛發,一些研究人員提出了 " 水猿假說 ",他們認為現在人類之所以沒有毛發,主要原因就是在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過著半水棲的生活,有點類似現在的河馬。
這個假說現在缺少化石證據,但現代人類確實有許多特征都是比較適合水下生存的。
比如,我們除了很少長毛發之外,其實毛發的生長方向也是順著水流的方向,這種毛發生長方式比較有利于我們在水中活動。
圖源:MarijaRadovic
另外我們手指被水泡過之后會起褶皺,這個也可能是我們在水中方便完成抓握的一種適應性特征。
除此之外,我們還很容易堆積皮下脂肪,這點在其它靈長類動物中都是沒有的,而表現出這種情況的只有海洋哺乳動物,以及另外一種 " 無毛 " 陸地哺乳動物——大象。
在熱帶草原上生活著許多大型哺乳動物,它們中的許多生活習性都和大象差不多,但只有大象幾乎失去了毛發,這點和人類一樣奇怪。
與人類不同的是,目前已知在過去至少有一種長鼻目動物是生活在水中的,那就是始祖象(Moeritherium),它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中度過。
圖:生活在水中的始祖象
" 始祖象 " 這個名字有些迷惑,估計以前的考古學家認為它是現代大象的祖先吧(這點我猜的),其實始祖象并不是現代大象的直接祖先,但這種豬大小的哺乳動物擁有足夠的大象特征,它們是遠古大象的近親。
因此,即便現在大象失去毛發的主流解釋認為它們是為了散熱,但也有許多人認為大象在演化過程中進入了水中。
與大象有著相似特征的人類,不得不讓人懷疑也有著相同的經歷,只是這一切需要證據,至少要有化石證據,不然難以服眾。
人類失去毛發的其它解釋
除了水猿假說之外,還有兩種主流的假說對人類為什么失去毛發進行了科學思考。一個是 " 草原假說 ",一個是 " 寄生蟲假說 "。
首先,草原假說認為人類沒有毛發更適合在熱帶草原上奔跑。
大約在 250 萬年前,地球開始進入第四紀冰川期,氣候從溫暖向寒冷轉變,而植被則從森林向草原轉變。
環境的巨大變化,讓人類祖先站在了進化的十字路口,因為它們賴以生存的水果變得稀少,它們需要改變自己的飲食。
這里主要有兩種選擇,要么學會吃草,要么努力吃到肉。
人類祖先明顯選擇了第二個方案,開始捕獵,我們的現在是典型的雜食動物就是那時開始埋下的伏筆。
好在 " 森林草原化 " 讓沒啥侵略性的食草動物開始倍增,所以吃肉是比較正確的選擇,這種飲食方式讓我們的祖先得以生存并繼續演化;而那些轉而吃更多、更沒有營養的草的近親則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為了消化草它們的肚子越來越大,失去了靈長類優勢的特征,最終走向了滅絕。
但是,要吃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類必須在熱帶大草原上奔跑捕獵,這時候毛發似乎非常不利于散熱,因此逐漸被褪去。
這個理論的一個致命問題就在于:散熱重要,那么保暖和防輻射就不重要了嗎(在防輻射方面人類后面開創性地使用了黑色素,這點在動物世界應該絕無僅有)?要知道人類祖先至少要到 17 萬年前才第一次穿上衣服(這點是通過基因分析衣虱和頭虱分離的時間得到的)。
另一方面,寄生蟲的相關假說則認為,人類失去毛發的主要原因是寄生蟲。
人類是群居生物,寄生蟲非常喜歡群居生活的宿主,因為這樣有利于它們的傳播,所以毫無意外,人類社會是許多寄生蟲傳播的天堂,有許多寄生蟲都高度依賴人類。
其實,即便是現在寄生蟲依然讓人頭疼,只是在較為發達地區的人很難感受到寄生蟲的威脅了而已,在一些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寄生蟲是非??膳碌?。
現在我們可以靠科技來滅蟲,但人類祖先只能通過進化,而排除體表寄生蟲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毛發變得稀疏一點。
其實,自然界中有一種 " 無毛 " 的哺乳動物褪去毛發生活的原因很可能確實就是為了躲避寄生蟲,那就是裸鼴鼠。
裸鼴鼠,圖源:Wien
這種動物群居生活在地下,不通風,它們要是有毛發的話,會很容易滋生寄生蟲。
最后:性選擇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這三個既然被稱為假說,那就說明其理論肯定存在不足之處或者缺少更多的證據。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寄生蟲相關的假說是最有可能的,當然僅我個人認為而已,或許 " 無毛 " 這個特征根本不是任何單一因素造成的。
不管怎么樣,這三種假說想告訴我們的都是人類從失去毛發中獲得利益,而人類之后的演化保留了這種利益。
那么,還有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可以一直保留這種特征呢?畢竟人類在 100 多萬年前可能就已經褪去毛發了,而在之后的日子里人類祖先經歷了滄海桑田,都沒有重新獲得毛發。
其實最有可能的答案就是性選擇,它指的是動物會用一些顯著的身體特征來吸引異性,從而在獲得配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它的力量可能比自然選擇更強大。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只要人類在褪去毛發中獲利的話,那么性選擇就會起作用,并促進人類褪去毛發,而且在褪毛路上無法自拔。
自然界有許多這種例子,因為性選擇出現難以理解的身體特征,在所有這些被定義為性選擇的特征中,人類稀疏的身體毛發也并不算太奇怪。
為什么人類會褪去毛發?3 種假說 你覺得哪個有道理?目永垂寥寥無幾不朽瞪口呆20. 生命里,許多緣分,早已不知去向。飄過的風景,擦肩而過的美麗,卻依舊在我的文字里寂靜,安然,孤寂!你我不曾遠離,晨鐘暮鼓依舊余音裊裊。經年的濤聲里,是否還有我們一路并肩走過的腳???那一抹心中的蔚藍,是否還是最初的模樣?(2)能夠增加句子層次的高級連詞還有:189.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nbsp;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始祖,生物,動物世界,活著,基因31.Like and like make good friends. 趣味相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