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電腦游戲 手機游戲 翻譯軟件 動漫下載 電影下載 電視劇下載 游戲攻略
標題 | 曾經擠破頭進的熱門專業:讀著讀著,成了最后一屆 |
分類 | 熱點事件 |
內容 | 你在大學主修什么?中國人?土木工程?公關?計算機還是會計? 雖然上學的時候經常抱怨自己是釣魚專業的,但是什么都沒學到。但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是學校最后一節課,畢業回到學校,不僅沒有學弟學妹招待你,連專業老師都不見了,你會有什么感受? 這真的不是鬼故事。比如這兩年中南大學撤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重慶大學撤了公共事業管理,河北大學撤了教育技術。 專業撤銷,正在越來越頻繁地發生。 據教育部統計,去年高校取消了804個專業,涉及高校從985到三本民辦不等。這個數字在2014年之前基本都在100以下,之后一路攀升。
為什么這些熱門專業會被撤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消失的專業。 擴招與追逐 每年6月份高考結束,父母都會四處打聽,親戚朋友也會被問這兩年什么專業比較熱門。所謂“熱門”,就是預測四年后你會不會找到工作。 這種對熱門專業的追求其實是從千禧年之后開始的。因為在90年代末,教育界發生了兩件大事,實質性地影響了教育的走向。 第一,1996年,原人事部發布了這個《國家不包分配大專以上畢業生擇業暫行辦法》號文件,大學生包分配制度正式宣布退出歷史舞臺。 字體劉是人大社會學專業的學生,被譽為官員的搖籃,今年剛剛畢業。和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的馬云被分配去當英語老師不同,東哥沒能如愿成為縣長,只好在外企找了個班。 從那以后,畢業招聘會越來越火爆,‘兼職’這個詞在大學生中流行起來,大學里的專業也真正和市場掛鉤了。 第二,1999年大學擴招促使教育逐漸成為一種投資,專業的重要性增加。當時亞洲金融危機如火如荼。為了確保經濟增長,國家不得不在刺激內需上做文章。經濟學家湯敏給中央委員會寫了一封信,建議應該增加大學生的數量,這樣學生就可以自己支付上大學的費用。 根據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即使每個學生每年的學費只有3000元,也能拉動經濟發展約179億元。 擴招政策放開后,高校招生實際增幅達到47.4%,比上年多招52萬人。自恢復高考以來,這一增幅每年只能維持在8.5%左右。
但是,分數只是決定了起點,專業更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軌跡。為什么大家那么渴望熱門專業?因為在這里,有一個跳級的密碼。 消失的熱門 這是近20年來新增熱門專業數量的變化。熱門專業變化的背后是經濟和產業熱點的轉移。 2001年,中國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以但凡和 " 國際 " 二字沾邊的專業都成了熱門專業,像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等等。 2003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第一志愿643分。700多分的考生還得擔心被刷下來。
隨后,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的肆虐,國際貿易、經濟管理和商務專業的學生人數急劇下降 2016年‘房住不炒’政策提出后,房地產行業增速逐漸放緩;2020年‘三條紅線’出臺后,房企進入了去杠桿的關鍵時刻。建筑和土木的畢業生,也逃不過行業趨勢的碾壓,進入建筑專業在許多學校里成了名列前排的熱門專業。。 在這些熱門專業的變化中,我們看到了實體行業的起伏。張雪峰曾經說過,"3000 塊招不到農民工,卻能招來一個大學生 " 的時代。哪些專業好編好考公務員,當老師當醫生,進國家電網,哪些專業成了當前的熱門專業,比如師范,臨床,電氣等等。 綜上所述,高考選專業具有典型性,既涉及個人奮斗,也涉及歷史進程。 在專業選擇上,以前都奔著賺錢,現在變成了求穩。 那么如果你的專業不幸從熱門變成冷門會怎么樣呢? 比如2002年夏天,《中國青年報》報道了陜西一個叫韓勝利的農村孩子。他是村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娃,他爸決定一邊煎鍋賣鐵一邊送他去讀書。當時,中國的通信行業正處于上升期。根據《創華為》年的記錄,2000年華為本科工資7000,年中有10萬分紅。 韓勝利報的是傳播學專業。雖然他對這個專業沒有興趣,也不了解,只聽說賺了不少錢,一個月能拿5000。 然而四年后,韓勝利大學畢業了,卻因為所謂熱門專業的擴招遠遠超過市場需求,找工作很難。最后他只在青海找了份工作,工資還沒有他當農民工的父親高。轉冷與貶值 比如2006年,全國有407所高校開設法學專業,在校大學生超過36萬人,畢業生供大于求。為了幫助畢業生就業,南京大學甚至給校友們發了求助信。今天,教育部首次要求全國高校領導班子成員主動進入企業,為畢業生尋找工作資源。
這些情況的背后,是高校和各大專業瘋狂擴招帶來的學歷貶值,供求關系倒掛,開設熱門專業的學校很多,招生總規模很大,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水平。導致熱門專業下的學生越來越不值錢。 報考時選擇雙非院校,被形容為 " 向下考 " 的逆流。 從2001年開始,教育部將大學專業設置自主權移交給高校,至今已有21年?,F在,大學設置專業有四個出發點: 就業率之困比如人文社科,辦學成本低,辦學速度快,只為多招生,多收學費。 一是生源吸收型:市場上流行什么專業就拿什么專業。 二是市場導向型:以原有優勢專業為主,專業細分。 三是歷史依賴型:防止過度集中在一個專業,造成就業壓力過大。 對他們來說,多一個專業分布,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學生的數量就意味著辦學資金和資源的多少。 另一方面,大家都喜歡申請新專業,因為這是政府給高校撥款的依據之一,是高校做大做強最常見的方式。 每年申請專業時,有的高校頻繁申請十幾個新專業,甚至把原來的專業換個馬甲都算新專業。為了被批準,幾個系甚至整個學校在申請新專業時,往往會集中力量,積累相近專業的實力。 其實四是分散就業型:
但是現在,是近五年來撤銷最多的專業,撤銷原因很無奈:公共管理類。
既然撤銷專業的成本是巨大的,為什么這些大學還要這么做?原因很簡單,因為另一個數據,就像懸在高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比什么都重要什么都學,什么都學不精,四年讀下來,學生什么也沒學會。 從1999年擴招開始,高校每年都會公布各專業的就業率,就業率與招生計劃剛性掛鉤。對于連續三年就業率低于30%的專業,要減少甚至停止招生。他們當初開新專業的時候有多努力,現在撤銷專業的時候有多尷尬。 高校真的動手做這件事,成本卻是極高的不是每個學校都需要或者有資格承擔每個專業的發展。對于學生來說,如果學不到任何專業知識和技能,就很難找到工作,無異于耽誤了自己的前途。 當然也不能排除一種情況??赡苡行┩瑢W慶幸學校辦了這個專業,不然考不上211和985。但更多的人可能是,當他們做志愿者的時候,他們還什么都不知道。等他們知道怎么回事了,就沒機會出來了。 ——就業率。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是高校被動或主動的辦學行為。但與平均每年2000多個專業的增長量相比,取消專業的數量還是相形見絀。 在高校招生中,高校作為上級一方,更需要有責任心,更多地考慮社會需要辦什么專業,而不是想辦什么專業。 畢竟學校只跟了自己四年,但專業可能是一輩子的事。 曾經擠破頭進的熱門專業:讀著讀著,成了最后一屆 生龍活虎三三兩兩九牛二虎之力誰若棄世,他必愛所有的人,因為他連他們的世界也不要了。于是他就覺察到人的真正的本質是什么,這種本質無非是被人愛。最后而又很重要的一點,它必定給市民帶來福利。101.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正輕寒輕暖漏水,半陰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蠟傳宮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大學,招生,就業率,就業,生源52、Business is business. |
隨便看 |
|
哈斯迪拉游戲下載網游戲攻略欄目提供軟件使用教程、手機游戲攻略等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