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飛 陜西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林州市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時指出,紅旗渠是一座豐碑,記載著臨縣人民不認命、不服輸、敢打天地的英雄氣概。用紅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年,不僅在過去,而且在新的時代,社會主義是拼出來的、做出來的、付出的。沒有老一輩的辛勤付出,沒有他們的熱血甚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們。
河南省臨縣位于太行山東麓??h城大部分地方干旱缺水。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據史料記載,從1442年到1943年,500年間發生了100多次大旱,其中有30多次沒有收成。紅渠修建前,林縣550個行政村中有307個人畜飲水困難。其中181個村需要跑2.5-5公里取水,114個村需要跑5-10公里取水,2個村需要跑10-20公里取水。當地流傳著一首民歌:‘贊林縣真苦真冷,山坡光禿禿,河灘干涸。一場大雨會使谷物歉收,但一場小雨會使種子消失。我一年到頭都很忙,吃最后一碗不吃下一碗。
20世紀60年代,河南省臨縣(今林州市)人民為了改善惡劣的生產生活條件,擺脫缺水狀態,在太行山峭壁上修建了舉世聞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3354紅旗渠,培養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紅旗渠的建成,形成了引水、蓄水、灌溉、提水相結合的水利網絡,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從根本上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稱為‘生命運河’和‘幸福運河’。
紅渠精神是我們黨領導下的臨縣人民十個春秋書寫的不朽史詩。是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生動詮釋。
一心為民是紅旗渠建設的初心所在。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為了實現‘清水處處流’的夢想,1960年2月,林縣3.7萬名干部群眾到修渠現場,削山填谷,挖渠。紅渠工程開工的時候,正是中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時候,物資匱乏。但臨縣人民互不依賴,也不向國家要投入和物資。而是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依靠集體的力量制定自己的計劃。1966年4月20日,臨縣人民舉行盛大儀式,慶祝紅旗渠三條干渠開通。4月21日《人民日報》,第一版報道了慶祝紅旗渠開通的消息,第二版刊登了整版簡訊,并配發社論。社論說:‘林縣縣委知道,把張引進森林是林縣人民的迫切要求;實地調查表明,雖然這個項目非常艱巨,但完全有可能做到。林縣委深知,抓住大多數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就一定能夠辦得到。正是這種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利益的高度關注,使臨縣縣委敢于無視一些人的責難和反對,在最困難的時候毅然決定肩負起這一重擔,將改造自然的斗爭堅持到底?!苯裉熘刈x這些話,仍然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理解。1974年8月,紅旗渠工程竣工。10萬英雄兒女在黨的領導下,依靠一把錘子、一把鐵鍬、兩只手,在每座大山里挖坑、架橋挖溝,在酷暑嚴寒中奮戰,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們夷平了1250座小山,挖掘了211條隧道,修建了152條渡槽,并在聳立在中國西北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總長152
調查研究是紅旗渠建成的前提基礎。調查研究是求事之本,成事之道。紅旗渠修建前,為了摸清山區生產規律,臨縣縣委總結了‘四摸’工作經驗:從史籍摸,從《林縣志》等史籍找山區工作規律;從群眾中感受,向群眾索取資料,學習方法;從農業諺語中學習,從流傳下來的農業諺語中尋找經驗教訓;從實驗中感受,通過實驗找到可行的方法并推廣。1961年1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臨縣縣委書記楊貴的署名文章《摸大自然的脾氣》。當時國家經濟嚴重困難,有人對紅旗渠工程說三道四,迫使其徹底拆除。貴陽洋河林縣縣委實事求是,讓大部分農民工回村休養,只留下300多名年輕人堅持挖‘青年洞’。本文雖未直接提及紅旗渠,但通過總結林縣委和林縣人民調查研究、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按自然和客觀規律辦事的經驗,實際上起到了支持和鼓舞紅旗渠建設的作用。紅運河的成功建設,是黨領導人民深入調查研究,遵循規律,充分調動廣大勞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生動體現。
團結協作是紅旗渠建成的重要保障。跨省調水,沒有河南、山西兩省的支持是做不起來的。1960年1月27日,農歷大年三十。河南省委書記石祥生、秘書長戴素麗聯名給山西省委第一書記陶魯家等人寫信,希望山西省委能支持林縣從平順縣調水修渠。2月1日,農歷正月初五,陶魯家召集山西省委書記王千、副省長劉開基等專題研究山西引漳河問題。他們同意在臨縣修建漳河引水工程,并及時與晉東南地委、平順縣委聯系,指示他們協助臨縣選擇漳河工程引水地點。修渠伊始,山西省平順縣修渠大隊干部群眾為臨縣修渠民工騰出200多間房屋。沒有家具,就借給了臨縣修渠民工。沒有木材,他們幫助他們找到他們。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洛陽礦山機械廠、安陽鋼鐵公司、安陽市委、白碧棉場等都給予了臨縣很大的支持。修渠期間,臨縣干部群眾齊上陣,合理部署,團結一心。各級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分工協作。領導干部先試,再給群眾定目標。干部先進一米,群眾定八分。糧食配給時,群眾分兩斤,干部分一斤半。后來群眾分兩斤,干部分八兩斤。群眾由衷感嘆:‘干部能搬石頭,群眾能移山;干部可以流一滴汗,群眾的汗水可以匯成河。合作是紅旗渠建設成功的關鍵,也是新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信念堅定是紅旗渠精神的鮮明底色。在物資匱乏,技術落后,人民吃飯都成問題的年代,建設紅旗渠這個世界奇跡,關鍵是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正是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心中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信念,有戰勝困難的強大力量,才最終建成了紅旗渠。有了堅定的信念,一個人就能以堅定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和工作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還是在農村。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奮勇前進,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不竭力量,保持“越困難越前進”的英雄氣概, 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斗志,扎實工作,攻堅克難,團結一心,奮勇拼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
踏上新征程,為什么更要弘揚紅旗渠精神 秀麗果實累累多姿傾盆大雨14.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給蝴蝶去點數。所有的蕊,交給蜜蜂去編冊。所有的樹,交給風去縱寵。而風,交給檐前的老風鈴去一一記憶、一一垂詢。41.不可推卸的義務 unshakable duty138.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蝶戀花 晏幾道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規律,奇跡,黨員干部,人民日報,社會主義66、Fact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