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地球會滅亡嗎?星球滅亡后會爆炸嗎?
以月球繞地球旋轉為例。月亮死了嗎?會死嗎?月球死亡后爆炸會波及到地球嗎?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歐陽自遠院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月亮‘死’了嗎?
月亮也像人的一生。它會經歷出生、嬰兒期、青春期、中年和老年,它會變得衰老,最終死亡。
這里的‘死’是指月球內部的能量已經耗盡,沒有生命力,但仍會圍繞地球自轉和公轉。
那么月亮是什么時候‘死’的呢?此前科學界認為月球在30億年前已經死亡,但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然‘活著’。
沒有我們探月工程對月球背面的探索,這個結論是無法得出的。
月球背面有一個巨大的盆地3354馮卡門隕石坑,直徑達2480公里,是40億年前月球被撞擊后留下的。
由于潮汐鎖定,我們從未親眼見過月球背面的真實面貌,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對月球背面的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
嫦娥四號著陸點,馮卡門撞擊坑(藍紫色區域)
2018年12月,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由長征三號乙改進型三號運載火箭(姚30)發射,前往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
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也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高緯度極地,也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通信。
嫦娥四號沒有能力收集土壤或巖石樣本并返回進行研究。然而,僅僅兩年時間,嫦娥五號就飛向月球,成功登月,采集樣本,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帶回了大約1721克的月球樣本。通過研究這些樣本,發現20億年前月球上有火山活動,成功地將月球的死亡年齡推遲了10億年。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保存的土壤樣品
月球死了,為什么還要去月球?
月球已經死了20億年了。我們為什么要去月球?將來我們能在月球上做什么?
1.建設實驗基地。
在后續的探月工程中,我們的任務是建立月球研究站,然后進行載人登月,最后建立月球基地。
2030年,我們將基本完成無人探月工程,然后在月球上建立科考站。
這個研究站將在2035-2045年左右建成,實現人類在月球上的長期居住。它將進行全面和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月球資源開發和月球環境利用。
2.資源開發
月球資源豐富,如稀土、鐵、鈦等。但由于在月球上采礦的成本太高,科學家們并不關注這些礦產資源,而是關注月球的太陽能和氦-3資源。
月球周圍沒有大氣層,環境惡劣,太陽能資源豐富。
據統計,每年到達月球的陽光輻射能量相當于地球每年消耗能量的25000倍。只要有少量的太陽能從月球傳輸到地球,那么我們就有可能告別化石能源,真正實現清潔能源。
除了太陽能,月球上還有豐富的氦-3資源。
在沒有大氣和磁場的月球上,太陽風中氘和氘的核聚變產生的氦-3很容易被噴射到月球表面的土層中。
通過測量,月球土壤中有103-129萬噸氦-3。如果將這些氦-3作為核聚變發電的核聚變原料,可以滿足人類社會未來一萬年的能源需求。
3.星際探索中轉站
月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它變成火星或者深空探測的中轉站。
你可能知道,月球的引力很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在月球上發射火箭的能耗比在地球上低得多。
現在,美國已經啟動了Artemis計劃,準備建立月球空間站,讓月球在未來成為中轉站。
深空探測是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目前,我們有一個更詳細的計劃。未來我們將探索木星的80顆衛星和土星的83顆衛星,它們都可能有生命。
本文根據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2016-2020年科普中國形象大使)在星空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月球其實已經“死亡”!那 我們為什么還要探月?旭一應俱全日東升七顛八倒17. 什么是天長地久什么是地老天荒?緣分本只是生命中的偶然一場。很多時候我們所做的事情并不求有結果,但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24. I feel I will be fit for the job needed in your company.3.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蝶戀花 趙令畤泉壑帶茅茨,云霞生薜帷。嫦娥四號,科研,嫦娥五號,衛星,核聚變What deference people in authority do command is based on their actual powers rather than on their age, wisdom, or dign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