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網友問‘這蘑菇能吃嗎?’遇到這種問題,評論區總會有好心人用一句‘紅傘白桿,一起吃板子’來‘小心勸阻’。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最致命的蘑菇不是‘紅傘’。不起眼的“白傘”、“灰傘”和“黃傘”是導致死亡人數最多的蘑菇。
這些蘑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含有鵝膏菌環肽類毒素。
含有鵝膏菌環肽的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鵝膏環肽有多危險?
鵝膏耐高溫、耐酸、耐堿、耐鹽,普通烹飪方法如高溫蒸煮或爆炒都不會破壞其毒性?,F在流行的高溫殺毒和大蒜殺毒都是極不靠譜的說法。
最致命的鵝膏毒肽是-鵝膏毒肽,它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高效抑制劑,能阻斷mRNA轉錄,從而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誤食含有此類毒素的蘑菇后,毒素通過胃腸道進入肝臟,很快被肝細胞吸收。
雖然大部分鵝膏菌毒素隨尿液排出,但部分被肝臟吸收的毒素通過膽汁進入腸道,從而形成腸道肝循環惡化,延長在肝臟內的時間,加重肝臟損害。
這種毒素造成的損害是不可逆的。發病后,患者只能接受肝移植治療,死亡率極高。
在傘菌目中,只有鵝膏菌屬、牛肝菌屬和傘菇屬蘑菇含有鵝膏菌環肽。
這三種蘑菇親緣關系較遠,營養類型也不同。鵝膏菌是一種外生菌根真菌;長蠕孢菌生長在腐爛的木材上,能分解木材,在生態系統循環中起重要作用。平菇生長在土壤里。
為什么三種完全不同的蘑菇會產生相同的毒素?這些蘑菇是如何獲得產毒能力的?通過多年的攻關,科學家們終于回答了這些問題。
水平基因轉移導致不同的毒素合成途徑。
鵝膏素在生物體內是如何產生的?這種毒素的合成過程需要十幾個基因共同完成。目前,四個關鍵基因是MSDIN、POPB、P450-29和FMO1。
MSDIN基因是毒素合成的原始材料。POPB、P450-29和FMO1能加工MSDIN,其中P450-29和FMO1使毒素的活性提高數千倍。
研究發現,鵝膏菌屬、長蠕孢菌屬和平菇屬的產毒途徑都是共同下降,但產毒能力差異較大。鵝膏菌擁有最多的毒素合成前體基因MSDIN,近百個基因可以合成各種鵝膏菌環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蘑菇,一種蘑菇,只含有一種MSDIN,它編碼一種毒素(-鵝膏菌毒素)。平菇介于鵝膏菌和長蠕孢菌之間,含有約4至6種MSDIN。
這也使得鵝膏菌成為三者中毒性最強的。雖然毒素合成能力不同,但三種蘑菇都含有最致命的-鵝膏菌毒素。
MSDIN高毒性鵝膏菌屬、長蠕孢菌屬和環孢菌屬中的核心肽序列和已知環肽。三個屬中已知MSDIN的核心肽以灰色陰影顯示。-鵝膏蕈堿前體肽以紅色字體標記。相同顏色的點代表跨物種共享的核心肽。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通過對這四種毒素合成基因的進化分析,結果表明鵝膏菌環肽的生物合成途徑在三種蘑菇中的分布是由水平基因轉移引起的。
與垂直遺傳不同,毒素合成基因不是在親本間遺傳,而是通過一個供體物種傳遞。
那么這三者是如何傳播的呢?誰有這個能力先制毒?系統發育和遺傳分析的結果否定了它們之間傳播的可能性。
三種蘑菇,一個祖先
首先,鵝膏環肽的結構在三種蘑菇中是不同的。鵝膏菌和平菇中的毒素基因比較分散,從這兩類蘑菇中傳播的可能性較小。
另一種可能性是毒素基因是由蠕蟲狀孢子菌傳播的。雖然蠕蟲病菌毒素基因分布緊密,形成基因簇結構,且容易傳遞毒素產生途徑,但遺傳距離分析和系統發育不支持這種推測。
三種蘑菇毒素合成基因的遺傳距離很近。
鵝膏菌環肽生物合成的整體框架。重疊群或支架由右側的組合大小的塊表示(括號中是毒素基因在基因組中的重疊群或支架的百分比)。a:毒鵝膏屬環肽合成基因在高毒鵝膏屬基因組中的分布。b:毒環柄菇基因組中鵝膏菌環肽合成基因的分布。c:鵝膏菌環肽合成基因在高毒性長蠕孢菌基因組中的分布。MSDIN、POPB、P450-29和FMO1分別標有紅色、綠色、藍色和黑色。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總結起來,真相只有一個,就是這三種蘑菇有一個共同的蘑菇祖先,蘑菇祖先通過橫向基因轉移,將整個代謝途徑分別傳給了這三種蘑菇,三種蘑菇的進化存在差異,劇毒鵝膏菌成為毒蘑菇之王。
鵝膏菌、蘑菇和平菇的環肽毒素合成基因分布和代謝途徑進化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綜上所述,這些蘑菇的毒性很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對人畜無害,但當毒性發作時,如果不及時搶救,人可能會死亡,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建議你不要隨意吃野生蘑菇。畢竟市面上還有很多好吃的蘑菇品種,應該能滿足你的胃口!
一吃就死!這三種蘑菇 毒性最為強烈 流水無情百花生機勃勃爭艷38. 親情能點燃生活的希望,為我們撐起心靈的藍天;它是一種沾了點汗、濕了點淚、帶了點痛的,是一種平凡而偉大的美麗。我確定它能給你留下深刻印象。226.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洞罅炙绿一ā?nbsp;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中月。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275劉方平:月夜基因,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生源25.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見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