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紀實脫口秀《這十年 ? 追光者》正在湖南衛視、芒果TV播出,將于23日晚結束。最后一期節目聚焦中國航天事業,以追光者的視角回顧中國航天十年來的大事、喜事,帶觀眾在中國創造的無數奇跡中感受十年發展。
010-35萬這十年,\'神舟\'問天,\'嫦娥\'攬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天宮\'空間站即將全面建成。中國宇航員在太空書寫了下一個“中國式浪漫”。這十年是中國科技進步最大,實力提升最快的十年。廣大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積蓄力量,努力把創新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用一次又一次的新紀錄展示著祖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在節目中,從事了11年探火工程的田文一號火星軌道器總裝總設計師徐良回憶了田文一號發射時的情景:當所有人都在為火星軌道器的發射歡呼雀躍時,徐良和他的伙伴們還在愁眉不展,軌道器能否按時到達并完成指令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7個月后,探測器抵達火星開始制動和捕獲,它回應時大家大聲歡呼。這個‘回復’用了十年時間,‘十年磨一劍’的態度激勵了無數航天工作者。
從事探月工作13年的嫦娥五號軌道器總設計師陳昭在現場分享了嫦娥五號的故事。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最復雜、技術跨度最大的空間系統工程。葉培建院士2008年出訪外國時的一張照片。這張看似不起眼的照片,激勵著中國探月工程中的年輕人努力奮斗。2020年,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負眾望,帶回了屬于中國人的月球。重達1731克的月球土壤見證了中國成為第三個可以從月球取樣返回的國家。從1克月壤到1731克月壤,從1978年到2020年,是42年間幾代航天人的努力成就了這個‘天各一方’的傳奇。
從載人航天到探月,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一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兼環月飛行總指揮張玉華壓力很大。她將帶領團隊完成玉兔月球車跟隨嫦娥三號探測器上天的任務。當她看到她的“孩子”玉兔的問題時,張玉華急得滿嘴都是泡泡,聲音也完全嘶啞了。她等不及上帝給她“包扎”了。想幫忙又做不到的無力感,讓張玉華下定決心要讓玉兔二號走得更遠。如果你不想再流失敗的眼淚,你必須流更多的汗水。張玉華和團隊一遍又一遍地鼓勵自己。最終,2018年嫦娥四號成功發射,2019年玉兔二號登陸月球背面。直到現在,玉兔二號不負眾望,一切正常。敢于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敢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采寫:新快報記者 徐紹娜
影視 | 《這十年?追光者》收官 聚焦這十年航天事業發展 歡騰云駕霧呼一日三秋雀躍18. 快樂,是一朵芬芳的野花,散發著淡淡的幽香,滋潤著我的思想;快樂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面,溫暖著我的心扉;快樂是一雙飛向智慧倉庫的純潔翅膀,領著我到智慧倉庫里遨游。32.做出共同努力 make joint efforts杜甫179.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 豐樂樓分韻得“如”字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探測器,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徐亮,中國航天56、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