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1年提出“坦克里的大腦”這個概念以來,我們每個人所經歷的一切,都可能只是浸泡在營養液中的大腦被電極和藥物控制的錯覺。
可是誰能想到,幾十年后的今天,現代科技讓我們發現,這個概念不僅僅是在想象中。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Cortical Labs在神經科學期刊《神經元》上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成果。
他們將一個約80萬人腦細胞的小碟子放入培養皿中,成功教會腦細胞玩電子游戲。
這個聽起來有點牛逼。腦細胞沒有手也沒有腳,看不懂語言指令。研究人員是如何讓它們完成打游戲這樣復雜的操作的?
這個還是要從整個研究的開始說起。既然是對人腦的研究,人類腦細胞的獲取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直接挖活人的大腦既不合法也不道德,另辟蹊徑是唯一的選擇。
最后,研究人員選擇了自己“培養”一波人類腦細胞:具體來說,通過誘導將多能干細胞(hiPSC)分化為皮質神經元,然后將其用于培養和繁殖。
這聽起來很復雜,但是真的很復雜。但是,我們只需要知道,無論如何,我們最終得到了符合研究要求的細胞。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還培養繁殖了一波小鼠神經元細胞,可以與人類細胞進行對比,看看人類細胞即使失去本體,是否仍然比小鼠細胞聰明。
馬上,這個腦細胞的小碟子被放在一個非常精確的高密度微電極陣列上,并與硅基電路板結合。在這里,電流信號的微弱刺激將是他們學習玩游戲的主要途徑。
腦細胞玩的游戲也很有意義?!请娮佑螒虮亲?,《Pong》。
這個游戲很簡單。粗線是球拍,屏幕上的光點是球。為腦細胞設置的單人版本是可以的,只要它在每次球反彈到左側時都保持接住球,以此類推。沒抓到就輸了。
比賽開始后,電極的刺激作用會讓腦細胞認為自己是比賽中的球拍。
每個方塊就是一個電極,它們的浮動代表了腦細胞的運作。
在接球時,研究人員會用有組織的電流刺激腦細胞,而在失球時,他們會使用混沌電流。經過幾次訓練,腦細胞真的越來越精通游戲了。
人類腦細胞完全掌握游戲方法只需要5分鐘左右。相比強大的AI DeepMind在學習這款游戲上花費了上千倍、幾十分鐘的時間,人腦顯然更勝一籌。與對照組老鼠相比,它穩贏了。
不知道埃隆馬斯克里的腦機接口猴子誰能玩得過同一個游戲。
總之,誰能想到,這么一個骨肉分離的小碟子,通電后還能打乒乓球,打磚塊?
據研究人員稱,它會認為是球拍在上下移動,并在這個虛擬世界中重復同樣的動作。
此番言論不禁讓網友腦洞大開,有些評論真的很嚇人。
想象一下,你早上醒來,發現自己拿著球拍,在打一場沒完沒了的乒乓球比賽。
有人記得他們的腦細胞在第一次玩《Pong》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學會玩游戲的。
有些人甚至開始羨慕那一池腦細胞,因為他們只打球,其他什么都不用考慮。
黑客帝國的世界是從這個“盤子里的大腦”實驗開始的嗎?
但無論如何,Cortical Labs的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真的只是開始。他們說要用酒精和藥物來測試《Pong》年人類腦細胞的表現。與此同時,他們將與生物倫理學家合作,以確保他們不會意外地產生自我意識的大腦和其他倫理問題。
研究人員的更長期目標是將活體生物神經元與傳統的硅集成電路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新的芯片物種。然而,這種科技與生物結合的電子生物人,究竟是工具還是生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交流)
科學家挖出一小碟人腦教它打游戲 5 分鐘上手虐打 AI東逃旭日東九牛一毛升西散29. 就這樣也好,于緣分中邂逅,也于緣分中結束。在這個秋天,再次撿拾一枚紅葉,寫下過去的哀怨情愁,畫下西風瘦,美人半卷簾,讓秋風帶帶到夢的遠方,也許那是最好的歸宿。這次我要向你介紹唐詩,它對學習漢語有很大幫助。8.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金壺剪送瓊枝,看一騎紅塵,香度瑤闕。韶華正好,應自喜、初亂長安蜂蝶。杜郎老矣,想舊事花須能說。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鹁S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生物,ai,幻象,芯片60、No fire without smo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