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賬戶,離落地更進一步。
據新聞聯播報道,9月26日,在全國例會上,決定對政策扶持、商業化運作的個人養老金給予稅收優惠。
據悉,部分國有銀行已經對首批小客戶進行了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測試,并在網上推出了個人養老金功能。
什么是個人養老金制度?
在我國養老保險體系中,基本養老保險是第一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可以滿足多元化的養老保險需求。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明確參加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可以參加個人養老保險制度。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保人個人承擔,全額積累。
達到領取基礎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已出國(境)定居,或者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的人員,經信息平臺核實領取條件后,可按月、分期或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接收方式一經確定,不可更改。
為落實個人養老金制度,國家對政策支持、商業化運作的個人養老金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
繳費階段:支付方按年限額12000元稅前扣除;
積累階段:投資收益暫不征稅;
到期領取階段:領取所得實際稅負由7.5%降至3%。
有聲音認為,這三項稅收優惠政策有一定的力度。同時也有很多顧慮。與基本養老保險不同,個人養老金制度遵循自愿原則。該制度的效力如何,取決于它能否獲得人民的充分信任。
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第三支柱,需要得到參與者的認可和信任,至少要擺脫現實的三重顧慮。
第一個難度是養老意識的欠缺。
設立個人養老金賬戶,要求每月或每年的收入要定期留出一定比例用于未來養老。有這種長遠規劃意識的人很少。養老金賬戶不同于一般儲蓄。人們的日常儲蓄大多源于生活的不確定性,或者對失業或大病的恐懼。只有年齡越來越大的中年人才會覺得迫切需要存一筆養老金。對于年輕人來說,變老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培養關愛老人的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次是對政策延續性的顧慮。
中國已經明確了初期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20年、30年甚至40年后,有人擔心這些優惠政策是否還會繼續。
比如有人擔心個人養老金稅前扣除,領取時只需交3%的稅。3%是個人所得稅的最低水平。對于達到個稅起征點的人來說,工資的一部分放入個人養老金賬戶永遠不會虧。按3%稅率入市的年輕人,30年后退休,領取養老金??赡芏惵侍岣吡?,有可能多繳稅而不是少繳稅。
再者,中國經常聲明‘投資所得暫不征稅’,這是另一個變量。養老金賬戶的投資收益如果未來納稅,相比其他理財沒有優勢。
第三個關注點還是來自投資收益。
眾所周知,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做后盾,政府做背書的。商業個人養老金,投資風險由參與者承擔,安全系數不容忽視。
前幾天有一條新聞非常熱門。安徽潛山一老太太去世。她的孩子們發現她存了整整一柜子的零錢,都是一美分、五十美分和十美分的紙幣或硬幣。
10多位家屬和鄰居花了半天時間清點,共計52000多元。
老太太存了幾十年的錢,為了穩定。但是,這5.2萬元在今天的作用遠不如當年。
一個未投資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相當于老太太放零錢的柜子,肯定會貶值。然而,如果參與
與普通的財政資金不同,養老關系到參與者晚年的福祉,是一項長期投資。因此,如果不法之徒進入市場,金融產品的長期安全性將得不到保障,即使只有萬分之一的雷陣雨概率,其危害也不會是微不足道的。對于個人來說,除了自身的審慎判斷,恐怕還得看到嚴格的監管才能穩定。
總體來看,個人養老金賬戶還處于政策設計期,效果如何還言之過早。如果那一天到來,大家都得算算自己的賬,理性投資,努力給自己一個經濟上有保障的晚年。
作者|柴貴
個人養老金制度被認可,需要破除的三重顧慮 千言萬語千古絕唱兔死狐悲31. 又到草黃時節。遍野的綠色斑駁著消失,只有那干枯的淺黃漸次布滿了人的視線,是生命終結時最柔韌的余唱。彼得每月留出一點錢以便購買一輛新汽車。2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閑。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養老金,養老保險,養老,個人所得稅,理財52、Business is busin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