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游是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抓住鄉村旅游興起的機遇,把資源變成資產,踐行山清水秀是無價資產的理念?!鞍l展鄉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改造和保護傳統村落?!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中多次對發展鄉村旅游作出重要指示。全國文化和旅游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創新、產品升級、服務優化。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旅游村鎮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家門口吃到了旅游飯,鄉村旅游成為人們休閑放松、尋找鄉愁的重要選擇。
高位推動 蓬勃發展
接受山川的邀請,品嘗美食,發出山川的訊息,在山川中完成\'鄉村推廣\'.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制作的文化旅游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正式播出。節目帶領觀眾體驗了24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愛、鄉村的活力、溫暖的鄉愁。今年上半年,央視老綜藝《正大綜藝》全面改版。每期聚焦一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通過多元互動的視聽手法,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農村的新面貌,促進了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帶給觀眾一種‘山河之妙,不看不知道’的味道。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不僅成為十年鄉村蝴蝶的生動體現,也日益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鄉村旅游納入“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總體布局。歷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都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做出了部署。文化和旅游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和務實措施,推動新時期鄉村旅游發展進入快車道。
2014年11月,國家發改委、原國家旅游局等7部門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通知》;2016年9月,原國家旅游局、國家發改委等12部門發布《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2018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發改委等17個部門發布《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9年,全國鄉村旅游人數從近8億人次躍升至30億人次,年均增速超過20%。
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突然爆發對旅游業的發展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長途旅游復蘇緩慢,而近郊游、鄉村游越來越受游客青睞。當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統籌做好鄉村旅游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場復蘇有關工作的通知》,促進鄉村旅游市場持續恢復和發展。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鄉村四季3354 \'、\'鄉村四季3354 \'、\'鄉村是博物館\'等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聚焦節假日、暑假等游客出行需求,更好地服務鄉村旅游發展。
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成為了旅游從業者,也讓他們走出家門,成為了口袋逐漸鼓起來的旅游體驗者;讓鄉村不僅成為“擺八仙桌,娛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也成為“背上行囊到處游”的旅游客源地。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在2021年8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介紹了鄉村旅游發展取得的成績
這里有文化廣場、山貨專賣店、民間藝術商店和特色美食街.周末去參觀是個不錯的選擇。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駱駝灣村一名游客說。富平縣是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當地扶貧工作的第一站。十年來,駱駝灣村將扶貧產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發展了餐飲住宿、培訓開發、娛樂休閑等多種旅游業態。2012年村民人均純收入只有950元,2021年增加到17480元,日子越來越紅火。
和駱駝灣村一樣,依靠旅游扶貧的還有湖南湘西十八洞村。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十八洞村把鄉村旅游作為五大穩定產業之一,大力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2018年,十八洞紅色旅游景區接待研學游客30萬人次,同比增長20%;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2128元,同比增長19%,成為鄉村旅游扶貧的典型代表。
依托優質生態資源,3354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花塢村位于貴州省畢節市東部烏江源頭六紅河畔?;▔]村依托吳江園百里畫廊自然景觀和苗寨優勢,大力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村,走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2021年,花塢村接待游客65萬余人次,同比增長300%以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億元,人均純收入1.9萬元。村民們陸續有了‘旅游飯’,日子越來越紅火?;▔]村村支書徐磊說。
3354依托優秀民俗文化,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走進福建省龍巖市南江村,新裝修的土樓和裝修獨特的民宿會讓游客沉浸其中。南江村保存了23座形態各異的土樓。南江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土樓資源,著力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土樓旅游,將其打造成為‘閱游潮陽樓’和‘閱游東昌樓’的土樓B&B,豐富了旅游體驗,讓土樓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以B&B為核心體驗產品,圍繞旅游‘吃、住’等要素豐富鄉村旅游產品體系;依托知名旅游景區的輻射帶動效應,提供多元化配套服務或差異化旅游產品;依托優美的鄉村風光和鄉村人居環境,圍繞鄉村景觀和農業生產,形成多元化的旅游體驗產品.
據專家介紹,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村居民住宿為帶動,以民俗文化為支撐,以景區景點為帶動,以生態資源為支撐,以鄉村觀光休閑、旅游扶貧為支撐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旅游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評選出100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1199個鄉村旅游重點村;浙江余村、安徽西遞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首批‘世界最佳旅游鄉村’……一批生態優美、生產美麗、生活美麗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正在蓬勃興起。
模式創新 因地制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鄉村旅游規模不斷擴大,體系不斷完善,為助力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不竭的產業動力。
9月23日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r’正面有節日氣氛。農民豐收也離不開旅游。據了解,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文化部和斗
“去鄉村旅游,除了欣賞湖光山色,更重要的是尋找記憶中的鄉愁?!苯?,首屆鄉村文化旅游活動在湖北省京山市舉行。鑼鼓喧天,載歌載舞,歡聲笑語,不絕于耳。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廣大農村保留了‘鄉愁記憶’,瀕臨消失的傳統建筑、農耕器具、民間技藝、民間禮儀、風土人情等以活態的方式傳承和創新,讓優秀傳統農耕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得以廣泛傳播。
鄉村旅游的發展也促進了“美麗鄉村”的建設,有助于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文化和旅游部鄉村旅游監測數據顯示,鄉村旅游區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點覆蓋率達到91.9%,水沖式廁所普及率達到72.5%,農民接入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率達到63.1%,實現了山更綠、水更綠、生活更美好。
今年8月24日,在中宣部舉辦的\'中國的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年來,鄉村旅游產品供給不斷優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以農民為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鄉村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效益不斷凸顯。
如今,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正走在提質的快車道上。江蘇造《鄉村旅游駐村輔導員行動計劃(2021 — 2025 年)》通過鄉村旅游專家駐村指導,解決基層鄉村旅游專業人才短缺問題;浙江持續推進萬村景區行動計劃,開展景區、鄉村旅游點、村居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工作;開展云南鄉村旅游抽樣調查、統計抽查和監測體系建設,為鄉村旅游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十年奮斗,再掀新篇章。新時代的鄉村旅游將具有優秀鄉土文化的時代內涵,更好地傳播當代中國建設成就、文明成果和價值觀,成為展示中華文化吸引力、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亮麗名片。
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舍雨后彩虹己為自命不凡人33. 謊言是一只心靈的蛀蟲,將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謊言是一個深深的泥潭,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謊言是一個無盡的黑洞,讓人墜入罪惡的深淵萬劫不復。10. 有爭議性的問題 a controversial issue1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队^滄?!?nbsp; 木蘭花慢 辛棄疾273張繼:楓橋夜泊鄉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29、Merry meet, merry p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