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教育部9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和2019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促進公平、規范管理、科學準確’的原則,開展了兩輪清理規范高考加分工作。
目前已取消5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少數民族加分更加精準。通過對高考加分項目的清理和規范,達到‘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的目的。
明確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
高考加分多。認為可能存在‘加分腐敗’,破壞教育公平,刺激‘加分教育’,增加學生學業負擔。這也是本世紀頭十年中國輿論一直關注的高考改革問題。
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中國就開展了高考加分的‘瘦身運動’。到目前為止,高考‘獎勵性’加分全部取消,只保留了少數高考‘關愛性’加分。
但是,高考‘獎勵性’加分取消后,如何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如何優化剩余的‘關懷性’加分,是深化高考改革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建立科學的選拔制度,擴大高考的公平性。
高考加分政策的弊端有目共睹,但規范高考加分一直面臨兩個現實問題:
一是減少或取消高考對學生特長和綜合素質的加分,以及如何在高考分數之外關注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
第二,‘關愛性’加分如何更精準,促進高考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加分不是‘一次性’的。持續 10 年的高考加分 " 瘦身運動 "。中國相繼出臺的規范高考加分的規定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擔憂。
2011年,教育部會同國家民委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通知,調整高考加分項目,主要針對公眾反映強烈的兩項加分項目。這兩項加分是:一是奧賽加分,取消獲得全國奧賽和科技競賽的學生加分資格,取消奧賽省級加分資格;二是減少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只保留10項。教育部等部門明確,調整后的新政策將從2014年高考起執行。
2014年,教育部等部門再次發布《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兑庖姟诽岢?,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包括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跡等在內的所有高考評獎。
那么,取消高考加分后,要引導學校、學生和家長擺脫唯分數論,重視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就必須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不少人擔心,全部取消鼓勵學生特長發展的高考獎勵性質加分,就按高考分數錄取學生,會加劇唯分數論
探索多元評價是2014年以來我國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內容。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推進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包括高考綜合素質評價、部分高校試點綜合素質評價招生改革、強校招生改革等
至于實行更精準的‘關愛性’加分,主要是在推動對少數民族更精準的加分,體現了教育公平理念的進步。促進教育和考試的公平,中國有必要在統一招生的基礎上,從010到59000促進教育過程和起點的公平,讓每一個學生都享有公平的學習環境和升學機會。
近年來,在中高考中,各地逐步收緊和取消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比如,早在2019年,成都就取消了中考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去年,福州明確從2026年起,對所有少數民族考生取消中考加分政策;貴州省也從2022年高考起,逐步調整取消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少數民族高考加分項目。
總的來說,這項政策得到了所有學生和家長的支持,包括少數民族學生。
取消獎勵性加分后,多元評價體系怎么建立?
中考給少數民族加分的初衷是為了‘補償公平’,就是因為少數民族學生接受的教育資源相對薄弱,要進行一定的‘補償’。這樣的加分也被列為‘關愛性質’的加分。隨著中國整體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地區間教育差距,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享有平等的教育資源。因此,如果少數民族學生獲得加分作為‘補償’,就不再具有‘補償’的價值。反而會引發新的問題,比如個別學生通過‘改變身份’獲得加分,破壞教育公平。
不按少數民族身份實行加分政策,結合考生的實際受教育環境,推進精準 " 補償公平 " 的措施,。
比如,2012年,我國實行了專項招生計劃和當時對貧困地區、農村地區的增加招生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這些地區重點大學招生比例下降的趨勢。這些地區的所有學生都有相同的教育環境,因此他們有相同的機會獲得‘補償’。
隨著教育的發展,我們應該有一個與教育發展形勢相匹配的公平教育觀。
取消中考加分,減少包括少數民族考生在內的‘照顧性’加分,是結合教育事業發展形勢做出的調整。取消\'獎勵性\'加分是為了遏制功利性加分和虛假加分,引導學生和家長關注學生的真實興趣和特長發展,減少\'關懷性\'加分是為了減少考生出身對其升學的影響。根據身份真正需要‘補償’和‘照顧’的應該保留,不需要補償和照顧的堅決取消。
一種新的公平觀
例如,即使中國對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特殊招生計劃使這些地區的考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高等學校,但必須從整體上提高這些地區的教育質量,讓這些地區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獲得高質量的體驗。如果這些地區的教育質量得到改善,就沒有必要實施特別計劃。這和少數民族學生享受平等的教育資源和環境是一樣的,不需要補償性加分。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引導基礎教育擺脫應試教育,重視學生個性和興趣的發展,擴大高考的公平性,是推進高考改革要達到的目標。正如教育部大學生司司長王輝所說,“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改革在建立多元評價、擴大高考公平性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賽等五類高考加分,是在建立一種新的公平觀 舍死忘功敗垂成生空前絕后36. 碎了的心難再愈合,所以你一定不能事后后悔?,F在人,科技先進,卻越來越空虛,開著電腦,什么都不做,也遲遲不肯睡去,長大的代價,是不是就是心里有填不滿的寂寞。大家應該盡可能的多讀書。司馬遷《史記》9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 上元有懷長相思,摧心肝!高考,考生,教育部,教育公平,競賽However,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