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的一份關于全面消滅蚊子的提案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回復。很快,各種糾紛接踵而至。有人認為蚊子是自然界和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有人認為蚊子是害蟲,是傳播疾病的元兇之一,應該‘趕緊消滅’。
哪個說法有科學依據?清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傳染病教授程功告訴Zhongxin.com,病媒蚊子是對人類健康的真正威脅,阻止其疾病傳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進展。
國家衛健委對NPC代表建議徹底消滅蚊子的回復截圖。
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有害。
我們希望消滅的是作為疾病傳播媒介的蚊子,也就是病媒蚊。程功說。
根據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發布的《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規定》,病媒生物是指能夠將病原體從人類或其他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動物,蚊子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蟑螂、老鼠、蒼蠅等。為公眾所熟知。
據程介紹,世界上有3000多種不同的蚊子,其中有幾十種蚊子可以傳播人類病原體。絕大多數蚊子對人無害。像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一樣,它們在生態循環系統中起著關鍵作用。一些動物甚至以蚊子的幼蟲為食。\'
蚊媒的危害性在于可以攜帶蚊媒病毒并傳播給人和動物宿主,從而引起一些嚴重的疾病,如病毒性腦炎、腦膜炎、出血熱等。目前,蚊媒病毒是世界上傳播最廣泛的病毒之一,每年造成數十億人感染和數十萬人死亡。
資料圖:雌蚊嗜血。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供圖
‘淘汰’有科學依據,但有困難。
在程功看來,把有效控制蚊蟲種群作為控制傳染病的思路和策略,是比較科學的。滅蚊的想法在路徑或理念上可能是可行的,但具體的實施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蚊子也有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程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滅蚊劑或殺蟲劑,隨著蚊子的不斷繁殖,最終會因為其抗藥性而失效。就像細菌對抗生素一樣。
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傳播細菌來有效控制蚊子數量,從而消滅蚊子傳播媒介。例如,許多專家擔心基于沃爾巴克的瘧疾控制策略。沃爾巴克是昆蟲體內的一種細菌,它的作用就像是蚊子的‘疫苗’,讓瘧疾病原體無法在蚊子體內存活,從而阻止蚊子將瘧疾傳播給人類。
但這種方法的研究成本較高,有學者稱,當所有蚊子都感染同一種細菌時,可能會影響其作為抗原的有效性。
資料圖:防蚊帽上全是蚊子。徐明遠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探索經濟適用的滅蚊技術。
程說,病媒蚊攜帶數百種病毒,絕大多數強毒蚊媒病毒沒有有效疫苗和靶向治療藥物。疫苗只能預防幾種病毒,主要的兩種是黃熱病和日本腦炎。
近年來,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等新型和復發性蚊媒病毒在全球流行,并潛入中國,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
為此,我國相關部門和研究團隊一直在加強對病原生物的防控。
今年,程功帶領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 (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皮膚共生微生物介導的一種氣味揮發物促進黃病毒感染宿主吸引蚊蟲》的研究成果。他們提出了一種調節宿主氣味,阻斷蚊媒病毒通過皮膚微生物在自然界快速傳播的方法。后續研究仍在進行中。
國家衛健委在給NPC代表的相關答復中也表示,近年來,我國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監測網絡,發布了66項病媒生物控制標準。人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在重大自然災害和重大活動保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重點病媒傳染病疫情保持穩定,呈下降趨勢。
國家衛健委表示,下一步,我國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以環境治理為主、藥物治理為輔的病媒生物防控,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其次,加強病媒生物控制技術研究,以創新技術推動控制工作,探索環保、綠色、可持續、經濟的滅蚊技術,降低蚊蟲密度水平。
相關報告
徹底消滅蚊子?蚊蟲密度防控可行(成都商報)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對NPC代表提出的《關于開展全面消滅蚊子的建議》進行了回復?;貜头譃閹讉€部分,包括工作現狀和進展,對所提建議的回復,下一步工作目標和計劃。
國家衛健委在回復中明確表示,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病媒生物控制技術研究,以創新技術推動控制工作,探索環保、綠色、可持續、經濟的滅蚊技術,降低蚊蟲密度水平。
能徹底杜絕嗎?
蚊蟲叮咬可傳播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黃熱病、寨卡熱、西尼羅河熱等80多種傳染病。所有蚊媒疾病加在一起,全球每年可感染約7億人,每年有72.5萬人死于蚊媒疾病。由此看來,蚊子不愧為人類的第一殺手。
但國家衛健委只是表示,可以采用新的技術和手段來降低蚊子的密度,從而降低蚊媒疾病的幾率。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蚊子是不可能被完全消滅的。蚊子進化的歷史遠遠長于人類,蚊子的祖先進化于2.26億年前的三疊紀。而且蚊子宿主成千上萬,主要是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等。而且他們的生存能力明顯高于人類。此外,蚊子的種類也很多。全世界有記錄的蚊子有3科38屬3350多種和亞種。中國已知的蚊類只有18屬48亞屬371種或亞種。
再者,蚊子已經成為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蚊子不僅是食蚊魚、蝙蝠、青蛙和蜘蛛的食物,也是北極苔原鳥類的主要食物。雖然蚊子的滅絕不一定會導致生物鏈的空白,但可能會導致食物鏈的重新洗牌,一些物種可能會因此滅絕。而且,即使蚊子滅絕了,人類也不一定能避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入侵和傳播。
怎么降低密度?
控制蚊蟲密度的傳統方法有很多,比如整治環境、促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潔等。同時,根據季節性傳染病和病媒生物的特點,主要是夏秋季蚊蟲孳生的特點,在全國范圍內清理蚊蟲孳生場所,從源頭上降低蚊蟲等病媒生物的密度,防控蚊媒傳染病的傳播。
另一方面,最好的辦法是驅蚊,物理上避開,減少蚊蟲叮咬。比如使用蚊帳、安裝紗門紗窗、清除積水、準備蚊拍、使用電蚊香、使用清涼油、香油、大蒜等。都是防蚊驅蚊的有效方法。當然,結合蚊子的天敵,如蜻蜓、青蛙、蜘蛛、食蚊魚等來滅蚊可能會更好。
控制蚊子密度意味著p
目前一個很大的創新就是利用轉基因蚊子來部分消滅蚊子,降低蚊子密度,從而減少瘧疾等疾病的傳播。通過轉基因的方法讓蚊子滅絕的技術手段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通過基因剪刀對蚊子的基因進行改造,讓雄性埃及伊蚊攜帶一種特殊的基因。它們與自然界野生雌性埃及伊蚊繁殖的后代不能活到生育年齡,所以可以絕育,從而降低密度。
除了新技術,還需要一系列科學的滅蚊管理。如建立和研究蚊蟲等病媒生物的生態學、病原學、抗藥性等監測網絡,可以為蚊蟲及蚊媒傳染病的風險評估、預測預警、防治規劃提供科學依據,也可以為科學選擇滅蚊殺蟲劑提供決策依據。在這些方面,中國已經發布了《GB/T23797-2020 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蚊蟲》 《GB/T27774-2011 病媒生物應急監測與控制通則》 《全國病媒生物監測方案》和《全國病媒生物抗藥性監測方案》等。
有了這些研究和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防治蚊蟲的方法和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蚊蟲密度,減少蚊媒疾病的傳播,保障人類健康。
全面消滅蚊子?專家這么說…… 想得很多(左貴賓多(高防不勝防朋滿座)思右想)14. 相信生活的使命,傾聽心底的鐘聲,發掘自我的潛能,我們將獲得無堅不摧的信心和勇氣,所有瞻前顧后的疑慮駐足不前的懦弱和逆來順受的消極統統都會被置于腦后。28. Peopl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because they will play a very significant /(important) part/(role) in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100.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六丑 彭元遜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生物,傳染病,全國人大代表,瘧疾,基因What deference people in authority do command is based on their actual powers rather than on their age, wisdom, or dign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