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
匕
匕 bǐ (1) (象形。從二匕,匕亦聲。甲骨文字形,象湯匙形。漢字部首之一。本義:勺子。按:一說“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2) 古代的一種取食器具,長柄淺斗,形狀像湯勺[ancient laddle for rice]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3) 又如:比筋(羹匙與筷子) (4) 匕首[dagger]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鳌ゑR中錫《中山狼傳》
匕首 bǐshǒu (1) [dagger]短劍或狹長的短刀 挾匕首以備不測?!巍の奶煜椤吨改箱洝ず笮颉?br>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稇饑摺ぱ嗖摺?br>(2) 又 圖窮而匕首見
匕 bǐ (1) ㄅㄧˇ (2) 〔~首〕短劍。 (3) 古代指勺、匙之類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箸”。 (4) 鄭碼:RR,U:5315,GBK:D8B0 (5) 筆畫數:2,部首:匕,筆順編號: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