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
匈
匈 xiōng (1) (形聲。從勹,兇聲。勹(bāo),裹。本義:胸膛) (2) “胸”的古字[bosom;chest] 匈,膺也?!墩f文》。字亦作胷、作胸 胸滿?!端貑枴じ怪姓摗?br>貫匈國。其為人胸有竅?!逗饶辖洝?br>(3) 心胸;胸懷 吾素剛急,有匈中氣,不可不順也?!顿Y治通鑒》 (4) 又如:匈臆(胸懷) (5) 胸部 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匈?!妒酚洝?br>(6) 稱匈奴。亦泛稱北方少數民族[Hsiung-Nu] 又匈虜一敗,或當懼而修德,結怨于我,為患不細?!杜f唐書》
匈奴 Xiōngnú [Hsiung-Nu;Hun]古代的一個游牧民族,與[第4、5世紀侵入歐洲的]匈奴族有血緣關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國歷史上的戎族與狄族。據中國史籍記載,公元前3世紀匈奴曾占領從里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并統治蒙古的大部分
匈 xiōng (1) ㄒㄩㄥˉ (2) 〔~奴〕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亦稱“ (3) 古同“胸”。胡”。 (4) 鄭碼:RYOZ,U:5308,GBK:D0D9 (5) 筆畫數:6,部首:勹,筆順編號:353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