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
它
它 tā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蟲形。本義:蟲)同本義。后作“蛇”[snake] 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說文》
它 tā 〈代〉 (1) 稱代人以外的事物[it]。如:煤炭,很多工業離不開它;香山觀,從老遠的地方就能看見它——口語中與“他、她”無分別。如:它比(引他類比附) (2) 表示第三人稱[he;she]。如:生它個兒子(生他一個兒子) (3) 表示指稱。相當于“別的”、“其他的”[other] 無它異?!逗鬂h書·列女傳》 貝勒及它將?!濉ど坶L蘅《青門剩稿》 帛布及它物。 與它石迥異?!赌印す敗?br>(4) 又如:它罪(別的罪名);它腸(它心,二心);它人(別人);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時期);它名(另外的名);它所(其他地方) (5) 虛指。如:干它一場;吃它一頓 (6) 姓
它們 tāmen [they]對多于兩個事物的稱呼 這些動物真可愛,它們像是通人性似的
它山之石 tāshānzhīshí [the stones of other hills]利用其它山上的石頭可以錯琢器物。引伸為外國的賢臣可任用治理國家,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鑒,為我所用。亦比喻朋友能規勸自己改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 tā (1) ㄊㄚˉ (2) 代詞,稱人以外的事物:~們。其~。 (3) 鄭碼:WDRR,U:5B83,GBK:CBFC (4) 筆畫數:5,部首:宀,筆順編號:44535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