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
菩
菩 pú 〈名〉 (1) 菩提(音譯):意為正覺。指對佛教“真理”的覺悟[梵文Bodhi] 菩,梵言菩提,漢言王道?!稄V韻》 (2) 又指覺悟的智慧和覺悟的途徑;亦指樹名,即菩提樹 (3) “菩薩”:佛教名詞。梵文菩提薩埵(Bodhi-sattva)之省,原為釋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時的稱號,后泛用為對大乘思想的實行者的稱呼;亦指人們崇拜的偶像;或比喻心腸仁慈的人
菩薩 púsà (1) [Bodhisattva]佛家語。梵語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 (2) [Buddha]∶泛指佛 (3) [Buddhist idol]∶泛指某些神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度辶滞馐贰?br>(4) [a kindhearted person]∶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菩薩心腸 púsàxīncháng [kindhearted and merciful]比喻心地仁慈 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段骱言挕し派欺E》
菩提 pútí [梵Bodhi]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菩提樹 pútíshù [pipal;pipal tree;pipul;peepul;peepal]印度的一種著名的榕屬植物,因植株高大,壽命長和在經濟用途上為蟲膠的來源而著稱,它與孟加拉榕的區別在于無支根
菩 pú (1) ㄆㄨˊ (2) 〔~提〕a.佛教指豁然開朗的徹悟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途徑;b.常綠喬木,樹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膠。原產于印度。 (3) 〔~薩〕a.佛教指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時的稱號,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4) 鄭碼:ESJ,U:83E9,GBK:C6D0 (5) 筆畫數:11,部首:艸,筆順編號:12241431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