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
尼
尼 ní 〈形〉 (1) (會意。從尸,匕聲。甲骨文字形象兩個人親昵的樣子。本義:親近,親昵) (2) 同本義。后作“昵”[very intimate] 尼,從后近之也?!墩f文》 尼,近也?!缎栄拧?。按,近昵之意,字亦作昵。 不避遠尼?!妒印?br>(3) 安定,平和[peaceful] 尼,安也?!稜栄拧?br>尼,和也?!稄V雅》 竟界尼康?!峨`釋·祝睦后碑》
尼 ní (1)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語“比丘尼”(Bhidsunt)的簡稱[nun] 人道為尼,遂居此寺?!堵尻栙に{記·胡統寺》 (2)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處);尼壇(尼姑受戒的地方) (3) 尼山[Ni Hill,believed to b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東曲阜縣東南。相傳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對孔子的尊稱);尼軻(孔子和孟子的并稱);尼聃(儒家創始人仲尼和道家創始人老聃的并稱);尼首(謂人頭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4) 另見nǐ
尼采 Nícǎi [Nietzsche,Friedrich](1844—1900)德國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反對民主、社會主義和婦女解放運動,歌頌戰爭。他的思想后來成了德國法西斯主義的理論根據。他以“太陽”自命,后發瘋而死
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 Nígéluó-A`odàlìyàrénzhǒng [Negrillo-Australian race]世界三大人種之一,皮膚黝黑,嘴唇厚,鼻子寬扁,頭發鬈曲,分布區域包括非洲,澳州及南亞熱帶地區
尼姑 nígū [Buddhist nun]佛教修行的女子
尼龍 nílóng [nylon]含有聚酰胺的各種合成纖維,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纖維、長絲硬毛或薄板
尼羅河 NíluóHé [Nile River]非洲“眾河之父”,世界最長的河流。長約6670公里,流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注入地中海
尼 nǐ 〈動〉 (1) 阻止;阻攔[impede] 淫囂不靜,當路尼眾?!赌印?br>(2) 又如:尼行(停止或阻止前進);尼阻(阻止,阻礙) (3) 另見ní
尼 ní (1) ㄋㄧˊ (2) 梵語“比丘尼”的簡稱,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姑?!?。削發為~。 (3) 古同“昵”,相近,親近。 (4) 鄭碼:XMRR,U:5C3C,GBK:C4E1 (5) 筆畫數:5,部首:尸,筆順編號:51335 Buddhist nun priestess 僧
|